17.3 灌水沟畦与格田17、3。1 灌水沟畦技术要素宜通过分区专门试验或采用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也可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践经验确定.17,3,2、旱作灌水沟的长度,沟底比降和入沟流量可按表17、3 2确定.灌水沟间距宜与采取的沟灌作物行距一致,17,3,3.旱作灌水畦长度,畦田纵向比降和单宽流量可按表17.3.3确定 畦田不应有横坡,宽度应为农业机具宽度的整倍数。且不宜大于4m。17 3。4,采用长畦分段灌或水平畦灌时.灌水畦技术要素应通过试验或采用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践经验确定、17、3,5 灌溉方式根据当地田间工程状况和灌溉条件,也可采用波涌畦 沟.灌等其他灌溉方式.17,3、6 采用覆膜畦灌时。灌水畦规格可同畦灌、畦长不宜大于240m.覆膜开孔率宜选用3.5,入膜流量宜根据实验资料测定,当缺少实验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b,覆膜畦灌入膜单宽流量,L.s.m、fo、土壤稳定入渗率、m,min L,畦田长度、m,Bb、畦田宽度。m,wk,畦田内灌溉水流通过的膜孔面积.m2 wf。畦田内灌溉水流通过的膜缝面积,m2 kk.膜孔旁侧入渗影响系数.取值1,46、3。86,黏性土取大值.砂性土取小值、kf 膜缝旁侧入渗影响系数、取值1.46 3,22 黏性土取大值、砂性土取小值。Nk.畦田内开孔排数,包含放苗孔和专用灌水孔、Nf,畦田内灌水膜缝数量。S.膜孔间距,m bf、膜缝宽度.m,d.膜孔直径。m、17,3.7 采用覆膜沟灌时,灌水沟形状与规格同沟灌.沟长不宜大于300m.覆膜开孔率宜选用3,5 入膜流量宜根据实验资料测定.当缺少实验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f,覆膜沟灌入膜流量。L,s。w。开孔面积。m2,K,旁侧入渗影响系数,取值1 46,3,86.黏性土取大值 砂性土取小值.fo.土壤稳定入渗率 m.min.N 灌水沟内渗流的膜孔排数,包含放苗孔和专用灌水孔,Lf、覆膜沟长度,m,17,3,8。采用试验或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沟畦灌水质量时。宜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水供需比.灌水均匀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应达到0 90以上.灌水供需比和灌水均匀系数应达到0.85以上、式中 ηf.田间水利用系数,Ws。灌后储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中的水量。m3。Wf.灌入田间的水量。m3,Es一一灌水供需比.Wn、灌前土壤计划湿润层所需的水量.m3 Cu.灌水均匀系数 灌后沿沟畦测点土壤实际蓄水深度与平均储水深度的差值 m,灌后土壤平均储水深度。m。17 3.9,平原水稻区格田长度宜为60m。120m,宽度宜为20m 30m。山丘区可根据地形 土地平整及耕作条件等调整.盐碱地冲洗灌溉格田长度宜为50m。100m,宽度宜为10m.20m 对于无水层的格田灌溉,土壤入渗能力强、灌溉水流推进较慢时.可适当减小格田规格,格田灌溉的流量应根据实验确定。无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单个格田的灌水流量.m3,h,h,需要建立的水层深度。m、t。建立水层深度所需的时间、h.土壤的平均入渗速度.m,h.A。单个格田的面积.m2。17、3,10。土地平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旱作灌区宜以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作为土地平整的基本单元。水稻灌区和稻麦轮作灌区宜以格田作为土地平整的基本单元,2 土地平整精度、旱作沟畦灌应符合灌水沟畦对坡度的要求,田面相对高程标准偏差宜小于60mm、水稻格田田面相对高程标准偏差宜小于20mm。3。挖填分界明显和平整地块面积较大时 宜采用方格网法进行土地平整设计.方格网边长可采用20m、40m.机械化施工时可适当增加边长,4,地形起伏较大和挖填深度较大,且地块不规则时,宜采用横断面法进行土地平整设计,断面布置应能反映地形变化特征、断面间距宜采用20m、50m,断面变化小时宜取大值,断面变化大时宜取小值。5 地形起伏不大.地面凹凸不平的非均匀变化的地块和挖填分界不明显的地块。宜采用散点法进行土地平整设计 测点布置应包括田块的角、边高程点和田块的最高、最低.次高 次低以及代表不同高程位置的高程点,6 地形极为复杂,高低悬殊较大时、宜对多个土地平整基本单元进行统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