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环境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年,第一章、规划总则,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实践.与传统的五年环保规划相比、强调环境保护的源头管控。空间落地,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特点。力图从源头上寻求破解环境问题的路径、实现环境要素和环境管控的空间落地,搭建与相关规划的对话平台。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南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发展转型期.环境污染治理突破期和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期。迫切需要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指导。实现与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主要确定未来10 15年南京市环境保护总体战略和目标、明确环境分区管制,自然生态保护 环境质量提升 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服务均等环境保护主要任务、是未来一个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多规合一的重要依据,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以生态文明为指引。以绿色发展为主线 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基,分区引导和综合施策的原则.不断提升南京城市的生态与环境品质。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引领战略.坚持环保优先,生态为基方针。着力保护自然生态,提升环境质量 推进环境空间管制.保障环境安全 推进环境公共服务均等。以生态保护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以环境功能分区优化生态 生产和生活空间.以环境友好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以资源节约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以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助推城乡一体发展。着力解决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和绿色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南京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努力为建设。强富美高 新南京,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提供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不断完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品质优良的人居环境、坚持生态为基,保护生态资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优先保护南京山水城林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给后代留下宝贵生态资源,坚持分区管控 优化国土空间.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开发生态指引 强化多规融合 统筹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实行城市环境功能分区管制。不断改善和提升各类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保护。生活宜居与生产高效有序和谐发展,坚持综合治理,防治环境污染。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治理 实施总量与质量双控制,坚持源头管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 推进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全面防治环境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第二节.规划范围与时限.规划范围为南京全市域,总面积6582平方公里、包括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 建邺区 雨花台区。栖霞区 江宁区.浦口区 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等11区、规划基准年确定为201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第三节,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3。37号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6 31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改规划,2016.1176号,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关于开展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试行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宁政发,2006、166号。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宁政发。2013。281号、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宁政发,2016 97号,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宁政发。2014 74号.南京市。十三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宁政发。2016,254号 等,第二章,基础与形势。南京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实力雄厚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城市环境保护既面临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难得机遇。又存在节能减排压力大和生态环境改善任务重等现实挑战。第一节,基础条件,南京濒临长江。山水城林一体、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基础坚实,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效、一 自然条件优越。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山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冬季温暖湿润、春季风和日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水系分属长江.淮河和太湖三大水系、其中长江是南京的主要水系。流域面积约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95、5,长江南京段岸线总长达308公里.岸线资源丰富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北接江淮平原、南靠皖南山地 东连宁镇山脉和太湖平原。西接皖江丘陵。多样的地貌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山水城林景观。截止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29 56,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35,湿地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4,66、二.发展基础坚实、南京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家长三角布局中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72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0亿元、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2件 在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8,智能电网,现代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0、2.城市空间有效拓展.城市功能板块建设不断强化,在长三角区域中的地位和在南京都市圈中的首位度不断提升 三,环保工作有力.坚持生态为基 环保优先的方针,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全面完成减排考核任务。实现主城区91家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实施燕栖地区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关停整治609家,三高两低。企业。绕城公路以内化工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全面实施蓝天工程 严控燃煤消费总量.实施清水工程 持续开展水源地整治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原,小南化.污染场地等土壤修复工程。成功兑现,亚青会、青奥会,国家公祭日、以及.南京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和活动的环境保障目标 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得到加强 绿色南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市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命名,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得到健全。颁布,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健全部门互动,市区,园区,联动的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建立网格化环境执法监管体系,环保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初步建立,四、环境质量趋好 2015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比例为64、4,比2013年提高了9 1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 比2013年下降26。9,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地表水省考断面好于、类比例提高至45 5。长江南京段水质保持优良,固城湖.玄武湖等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有所缓解 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建成区声环境质量总体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生态环境总体安全.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2011 2015年南京市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明显,第二节.环境问题,目前,南京市环境质量仍是突出短板 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偏低,黑臭河道较为普遍。大气环境质量仍需改善 空气质量指数,AQI,偏高。土壤污染防治亟需加力提速,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重化工产能居高。煤炭消耗总量较大.污染排放仍居高位。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环境保护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公众环境满意度不高。环境投诉量居高不下,餐饮污染扰民 噪声扰民较为普遍、公众环境满意度不高.环境安全形势严峻。环境风险源分布较广、环境隐患不容忽视 环境事故时有发生、环境保护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四个矛盾.结构偏重的产业发展惯性与绿色转型之间的矛盾,南京市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增长对重化工业的依赖性大.石化、钢铁、电力和水泥等四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只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5,左右,但其综合能耗却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9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处于较高水平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宏观形势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在短期内面临稳增长的巨大压力。通过重化工业内部产业链升级与生产技术工艺革新、也面临投入,成本和市场的多重制约.环境质量现状与人民群众对环境美的期盼之间的矛盾。南京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水环境质量与大气环境质量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灰霾天占比较大。河道时段性黑臭等环境问题突出。伴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与居高的工业污染排放叠加 给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更大难度,实现天蓝 水清,地绿目标任重道远。环境风险威胁与保障环境安全之间的矛盾,南京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规模大,生产,运输、贮存等环节的环境风险源多,分布广 特别是长江沿岸重化工企业布局集中。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量不断增加。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构成的风险隐患客观存在,防范环境污染事件 保障环境安全压力与日俱增、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主城河湖沿岸和山丘周边开敞空间不足。生态廊道互不联通,不合理占用山丘绿地和河湖滨水景观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山难靠近,沿江不见江 沿河不见河,沿湖不见湖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城市扩展导致新市区和新城一些具有重要生态涵养功能的低山丘陵与河湖湿地被无序占用.城乡生态景观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第三节,面临机遇 未来一段时间 南京进入转型发展攻坚期。面临诸多机遇,环境保护将大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全新动力.南京确立了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绿色引领 成为六大发展战略之一 发展生态型经济成为重要的主攻方向 绿色低碳循环成为南京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为更大力度 更深层次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难得机遇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引领带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以及南京自身发展优势叠加交汇,南京自身发展新的动能不断融合放大,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的,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目标 将极大地促进南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的重大契机,国家明确提出要将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确保城市开敞生态功能空间,确保集聚集约紧凑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江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有利于推动江北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破解重化工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而且也将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开辟更大发展空间。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南京在绿色发展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指引下.确立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总思路,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以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带动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与转型升级.成为南京发展绿色经济 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的内在动力,为从根本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第三章 战略与目标.大力实施生态优先,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战略,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着力保障环境安全、着力维护生态健康,形成与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天蓝,水清.地绿.景美优良生态环境。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目标。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战略.强化环境分区管制.生态功能保护,环境质量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服务均等,努力打造与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相适应的优良生态环境 使南京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长江经济带水清地绿天蓝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 国家破解资源环境发展约束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 功能定位.山水城林一体的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充分发挥山水城林独特生态优势。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和城乡绿色景观建设.不断提升和彰显城市生态品质.形成城在江边 山在城中 湖在城内.林在四周,绿在家园的生态宜居环境,成为经济强 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滨江生态宜居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发挥南京地处长三角承东启中的地理区位和拥有丰富多样山水林湖生态资源的优势 不断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以长江南京段水环境质量,强化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加强南京与长三角城市群和宁镇扬丘陵地区生态系统贯通。提升生态保育。修复和服务能力.使南京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 长江经济带水清地绿天蓝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借助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中段以及东连宁镇山脉和太湖平原。西接皖江丘陵的承东启西生态纽带作用、保护和修复好南京重要的山水林湖生态系统.尤其是以长江水域。江中岛屿.滨江洲滩湿地与长江大堤防护林为核心的长江生态涵养带。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水清地绿天蓝生态廊道 国家破解资源环境发展约束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生态,改善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为重点。着力破解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二,总体目标.形成有序的环境功能分区管制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与风险防控体系以及城乡均等化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红线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并趋于优良.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形成与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相适应的优良生态环境,2020年,建立健全环境功能分区管制和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基本形成与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全覆盖,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明显降低,确保生态红线保护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例不低于23、5.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80.地表水省考断面好于,类水质比例达到59 1 地表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2030年,以环境功能分区管制和生态红线管控为基础的现代环境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全面形成.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并趋于优良 环境安全有效保障 成为生态健康优美、环境安全整洁、污染防治高效,人居环境舒适和环境制度完善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三 指标体系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总量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基本公共服务5大类,21项具体指标.见附表。第二节,总体策略与任务 一.总体策略,以环境功能分区优化、三生 空间,坚持生态优先 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为核心。打造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以维护人居环境健康,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保障生产环境安全等为目标,划定城市环境功能分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制定分区环境质量和管理目标、按照不同类型环境功能区的主导环境功能要求 实施差异化的环境管制.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格局、以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下大力气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以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水平,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清新,水体更加清洁、大力实施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以资源节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强化节能.节地、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全社会资源节约。大幅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大幅度降低能耗,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管控建设用地规模 通过建设用地效率的提高、防止经济发展对农业和生态空间的占用,通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利用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限制纳污等管控措施 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服务均等助推城乡一体发展.将环境公共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能力.合理配置环境公共服务资源。分阶段将污水及垃圾等环境公共设施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进乡镇村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推动各项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向农村延伸和辐射 以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南京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瓶颈,二、重点任务 环境分区管制,以维护人居环境健康.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保障生产环境安全等为目标.强化多规融合.统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 划定环境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的环境管理目标和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分区管理 分类控制的环境分区管制体系、努力实现生产生活。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自然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自然生态保护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加大.山水林田湖、生态空间保护力度、强化国土空间开发生态指引,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质量提升。将环境质量提升作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大幅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大气 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强化各类污染治理.大幅削减污染排放总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环境风险防控、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意识和责任追究。加强风险源分类监管、突出重点环境风险管理和重点风险区域防控,建立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体系,健全环境风险防范制度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防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确保城市环境安全,环境服务均等 坚持公平.共享原则、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能力提升 切实改变城乡环境管理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全域均衡化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供给模式、让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环境安全保障和良好生态服务,环境制度完善,把解决当前环境问题与实现未来环境远景目标有机结合。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生态与环境统筹管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差别化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等制度。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和协作、形成制度保障,区域协同的环境保护新局面、第四章.环境分区管制,以维护自然生态健康 营造优美舒适人居环境.保障食物产地环境安全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据南京市域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禀赋及城市发展布局空间差异 并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规划充分衔接。将南京市域划分为生态功能保护、宜居环境维护及生产环境优化三大环境功能区。并进一步划分为生态红线管控,生态功能保留 宜居环境维护,农业环境保障.工业环境优化五个区.实施环境功能分区分级管制,各类环境功能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执行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第一节,生态功能保护区、南京市生态功能保护区包括生态红线管控区和生态功能保留区.其中生态红线管控区又分为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和生态红线二级管控。一 区域范围、包括生态红线管控区域和生态红线管控区以外连通性好森林绿地。河流水系等生态功能保留区域,面积2412km2,约占南京市国土面积的36 65.生态红线管控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森林公园,洪水调蓄区,生态公益林。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 湿地公园 自然保护区12个类型111块生态红线区域 面积1553km2,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5 其中。生态红线一级管控范围包括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共53处、面积424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 4,生态红线二级管控范围包括全部洪水调蓄区和生态绿地以及其余类型一级管控区以外的区域,面积1127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1 生态功能保留区,包括生态红线管控区以外连通性好森林绿地 河流水系等、承担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控洪水功能以及连通生态涵养源区的绿色廊道、城市与工业组团间隔离绿带的作用.面积861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1.二、环境功能、承担市域生态安全保障,维护珍稀物种自然繁衍,保护自然遗存和历史文化景观格局,维持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发挥,保障未来可持续生存发展空间、三、管控要求 生态红线一级管控范围.属于禁止建设区 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生态红线二级管控范围,属于限制建设区,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严禁一切类型的污染物排放、2020年前。依法关闭和限期搬迁产生和排放污染物企业,适度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等环境友好产业。严格保护长江南京段及沿岸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禁止从事法律规定之外的开发建设行为.保障饮水安全,提升长江两岸景观的生态功能 加强中山风景名胜区。牛首,祖堂风景名胜区以及玄武湖。莫愁湖等城市湖泊以及大连山,青龙山、汤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建设,严禁保护范围内非法建设行为.保留或逐步退让出足够的景观开敞空间.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大主城外围的石臼湖,固城湖。河王坝水库 大泉水库等水源涵养保护区,芝麻岭 东庐山等生态涵养区自然生态保育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推进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严格限制城镇和工业开发 充分发挥其生态屏障功能。生态功能保留区 属于限制建设区。在不改变自然开敞景观格局,不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允许适度开展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限制大规模的城镇和工业开发建设活动.维护市域范围生态绿地和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形成良好的市民观光休闲空间,第二节,宜居环境维护区、宜居环境维护区是南京城市人口集聚区,位于城市增长边界以内,一,区域范围。与、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的城镇用地总体上保持一致、包括中心城 新城、和新市镇地区,中心城及新城属于适宜建设区或已建区 控制在城市规模边界以内、范围包括主城,东山副城,仙林副城。江北副城以及汤山.禄口。板桥 滨江、龙潭。永阳.淳溪.龙袍 桥林新城 不包括中心城及新城的工业成片布局区,新市镇区属于适宜建设区或已建区。控制在城市规模边界以内,范围包括竹镇,马鞍,冶山,程桥,葛塘,金牛湖 横梁、汤泉。永宁,星甸。江心洲。八卦洲、麒麟、谷里,横溪.湖熟。淳化、秣陵,柘塘,和凤、石湫,洪蓝、白马 东屏,晶桥.漆桥。阳江.砖墙、固城,东坝,桠溪的镇区。二、环境功能。保障城市人口集聚生活环境舒适健康,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管制要求。中心城和新城区坚持开敞组团发展模式,禁止非法建设占用河湖水面及绿地等自然开敞空间.严禁布局存在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的工业项目 逐步迁出与城市功能不符的项目、消除突发性。局部性空气污染隐患 加强城市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防治,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严格控制新规划建设区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 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合理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有效提高污水纳管率和雨污分流比例,消除城区内的黑臭水体 合理规划和改善用地功能布局、加强噪声污染控制与治理,建设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 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加快中水回用系统建设,新市镇区建设过程中,禁止对有森林植被覆盖的山体进行开发建设.禁止切断自然河流,填埋自然水面,保留山体和河流周边生态缓冲区 对于新规划建设项目、建成后的透水地面比重高于40 在充分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适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污水处理率、禁止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强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第三节 生产环境优化区,生产环境优化区为生态与生活空间之外.承载工.农业产品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区域,包括农业发展保障区和工业环境优化区。其中农业发展保障区又分为基本农田保护与一般农田保护 工业环境优化区又分为基础工业集聚和其它工业集聚二级管控.一,区域范围,农业环境保障区。依据.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去除与生态保护区重叠部分确定,面积2808km2,占国土面积的42,7 工业环境优化区,主要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载体,范围总体上与、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的工业用地一致,基础工业集聚范围包括南京化工园长芦片区,玉带片区、其它工业集聚范围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集聚片区,栖霞区龙潭物流园工业集聚片区 浦口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业集聚片区.浦口区桥林工业集聚片区.江宁区滨江工业集聚片区.江宁区开发区工业集聚片区。禄口空港工业集聚片区。板桥工业集聚片区,淳化工业集聚片区.柘塘工业集聚片区、高淳工业集聚片区,溧水永阳工业集聚片区。二。环境功能.保障南京市粮食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承载南京现代制造业功能.防范环境风险、提升环境质量。三、管制要求、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重点保护六合北部丘陵地区.六合东部平原地区。浦口西北部丘陵岗地区.江宁西南部平原岗地区.江宁东南部丘陵区,溧水东部丘陵山地区 溧水环石臼湖地区.高淳东部平原岗地区.高淳西部低洼圩地区等九片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加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农田生产区灌溉用水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重点粮食蔬菜产地应满足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和,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3.2006 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保障食物生产安全和品质优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化工园等重点区域周边基本农田的土壤污染监管。加强对重金属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残留农药超标污染的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一般农田保护范围,严格限制工业和城镇建设项目布局、适当发展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农产品加工产业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基础工业集聚范围、包括南京化工园长芦片区.玉带片区.属于产业重点开发建设区 允许工业企业布局,加大企业准入环境门槛、加强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严格依法依规审批涉重金属和高风险企业用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企业。强化工业防护隔离带建设 确保企业与居住区的安全距离、环境质量要求地表水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应功能类别,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管。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及危险化学品 重金属等环境风险源监控力度.提高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率 其它工业集聚范围。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集聚片区.栖霞区龙潭物流园工业集聚片区,浦口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业集聚片区,浦口区桥林工业集聚片区.江宁区滨江工业集聚片区。江宁区开发区工业集聚片区。禄口空港工业集聚片区 板桥工业集聚片区.淳化工业集聚片区.柘塘工业集聚片区.高淳工业集聚片区、溧水永阳工业集聚片区、重点发展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关联度强产业.严格限制化工,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进入。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严格工业集聚区项目和规划环评,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应功能类别,强化环境污染源排放管控、有效改善园区环境质量 第五章.自然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功能保护,维系具有区域意义的宏观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具有水资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 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构建点 块,廊组成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为市域国土空间开发提供生态引导、第一节,生态安全格局。加大以,山、水,林,为本底的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力度.构建滨江。沿河。沿线生态带、形成河流水系,自然山体,生态绿地和城市空间有机连接的绿色生态安全格局 一、生态圈层结构,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空间集约和集中紧凑开发、保护生态空间自然和连片开敞。维持中心城区、都市区和外围生态区的城市圈层开发格局.强化绕城公路以内主城核心圈集中集约和精致开发.加大紫金山.玄武湖城市生态绿核。幕府山。燕子矶风光带.雨花台.清凉山、秦淮河等重点风景区的生态开敞空间保护和植被生态修复,着力增加主城绿地面积 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造氧固碳。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规范主城核心圈以外都市区空间开发秩序和布局。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强化主城与新市区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保护和建设 切实加强江北老山。城东青龙山、大连山,南郊牛首山。祖堂山。南山和横山等城郊森林建设 进一步提高中间圈林木覆盖率,形成组团式城镇空间镶嵌于大片绿色空间的城林生态景观。严格控制郊区外围生态圈开发强度和规模.切实加强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有效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优质生态产品,通过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基础上加强乡村居住环境改善.形成以农地,林地。湿地等绿色空间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农林生态景观 支撑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并为周边地区提供生态服务 二,重要生态屏障、加大贯穿都市区的长江生态涵养带以及都市区外围北部丘陵山地和南部湖泊与丘陵山地。一带两区.重要生态屏障等开敞空间保护力度。凸显区域性生态保障功能,北部丘陵山地生态屏障,重点保护止马岭自然保护区、平山森林公园与绿地,金牛山.白马山森林公园和河王坝,金牛湖多个水源涵养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基本农田,严格限制城镇建设开发规模和强度。禁止重污染产业布局,保持各生态源区和节点之间的生态连通。强制化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增强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以及连通江淮平原的区域生态功能 为南京都市区北部生态功能的连片开敞奠定基础.中部长江生态涵养带,重点保护长江水域,滨江湿地、江中洲岛和长江大堤防护林以及沿岸狮子山,幕府山.燕子矶和栖霞山等山林植被,增强流域防洪、城市供水.洲滩湿地生态和珍稀水生动物与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江景观生态维持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强化长江岸线和沿江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和整顿沿江排污口和重污染企业 严格限制水,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总量.逐步调整一切与长江生态保护不符的开发功能。加大沿江岸线和陆域生态修复 保留足够的滨江开敞和生态空间.扩大沿江岸带植树造林面积.恢复和保持沿江岸带绿色景观与生态连通,提升主城生态品质 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南部湖泊与丘陵山地生态屏障,重点保护固城湖、石臼湖与东屏湖.中山湖多个水源涵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东庐山。秋湖山、天生桥.无想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与生态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大片低洼平原圩区和基本农田、严格限制城镇建设开发规模和强度,禁止重污染产业布局、保持各生态源区和节点之间的生态连通,强制农业清洁生产。控制水产养殖规模 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以及连通皖南山区和宜溧山地与太湖水网的区域生态功能、打造南京都市区南部生态连片开敞和生态空间区域.三.重要生态涵养源,重点保护主城,紫金山,玄武湖城市绿核,以及江北新区的老山。江南东山副城的大连、青龙,汤山 将军、牛首.云台山三个。城市森林生态涵养片、一核三片,重点生态涵养源、严格限制侵占生态空间的各类建设项目,加大受损生态空间修复力度、提升生态涵养功能,优化城市生态品质 紫金山。玄武湖城市生态绿核、加快实施紫金山,白马公园与玄武湖生态连通工程.恢复山水相连。生态相通的景观生态格局、进一步清理和整治绿核范围内与生态保护要求不符的建设用地、逐步增加山麓和湖泊周边生态开敞空间 加快太平门段明城墙恢复与连通以及沿城墙绿色景观长廊建设。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城市气候、保育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和提供居民观光休闲等多种生态服务与功能。老山,绿水湾城市森林湿地生态涵养片、严格限制或禁止生态涵养源区范围内有损生态功能保护的开发行为 控制周边地带城镇开发建设规模和强度。保留与城市功能区之间足够的开敞空间、保护和恢复河麂、灵猫。鹗.鹰隼。中华虎凤蝶等保护动物以及千年银杏,秤锤树等保护植物和鹭鸟等观赏性鸟类生境与栖息地。实现该区域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生态服务功能。汤山,大连。青龙城市森林生态涵养片,严格限制或禁止生态涵养源区范围内有损生态功能保护的开发行为 逐步清理已有不符要求的开发项目,加强周边地带环境综合整治 特别是控制城镇开发建设规模和强度、逐步恢复和保持各片区之间的自然生态连通,形成仙林副城和东山副城之间重要的生态开敞空间和缓冲带。保护和恢复秤锤树,尾叶樱、南京柳.短穗竹.赤腹鹰等重要物种生境,形成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景观保护等生态功能。将军,牛首.云台山城市森林生态涵养片.严格限制或禁止生态涵养源区范围内有损生态功能保护的开发行为,逐步清理已有不符要求的开发项目,强化周边地带城镇开发建设规模和强度控制,恢复和保持各片区之间的自然生态连通,加强将军山风景名胜区、牛首 祖堂风景名胜区和东坑生态公益林森林自然景观和绿地保护 保护和恢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华虎凤蝶。以及南京地方濒危物种杜蘅,绞股蓝.多花黄精、玉竹 天门冬,南京椴等的种群和生境.形成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育和人文景观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四、生态网络主骨架 加大生态开敞空间保护和受损生态空间修复力度、畅通近东西向的江北老山、滁河,江南青龙、方山。云台山,以及近南北向的向阳河。朱家山河、长江。秦淮河、固城湖.金牛湖。山 横山方山 长江.七乡河,东庐山等主生态廊道、与横穿主城的长江生态涵养带共同构成 三横两纵、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生态安全网络主骨架.为南京城市东进西延、北拓南展空间布局提供生态保障。建设东西向老山 滁河复合生态主廊道,重点保护老山山林和滁河水体生态涵养源.加强老山至滁河雄州段生态通道开敞空间恢复和保护。充分发挥其连通老山 滁河和长江等重要生态涵养源的作用。形成江北新区南部城市开发片区生态缓冲及与北部生态屏障区间的重要隔离带 建设东西向长江生态涵养主廊道。重点保护长江南北两岸防洪堤内的水域.湿地,洲滩和长江大堤防护林、有序利用和保护长江岸线 控制新济州,新生洲、子汇州 乌渔州等洲滩开发,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生态开敞空间和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涵养带.实现其生态涵养。水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重要生态功能、建设东西向青龙.方山 云台山生态主廊道。重点加强汤山 大连山 青龙山和将军山、牛首山,云台山等山体的连片保护和受损生态空间恢复,保护方山和云台山河。解溪河等生态节点和廊道、不断改善廊道的生态连通性,发挥廊道城市新风输送通道和重要生态涵养与连通作用 形成主城南部城市开发片区生态缓冲及与生态屏障区的重要隔离带。建设南北向向阳河,朱家山河、长江 秦淮河、固城湖生态主廊道、重点保护向阳河 朱家山河、秦淮河,溧水河、一干河。天生桥河、漆桥河及石臼湖和固城湖等河湖干支流水体生态,加强外源污染控制和小流域清洁建设,不断改善河湖水环境、加强河流连通性恢复与建设,形成以河湖水体为主的城市西侧连通南北两大生态屏障,并与主城,北部老山生态涵养源区、南部将军.牛首 云台山生态涵养源区相接的重要生态大纵轴、形成生态涵养,水源调蓄,湿地保护.景观休闲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建设南北向金牛湖.山,横山 长江、七乡河、东庐山山水复合生态主廊道,重点保护金牛山,横山,东芦山等山体生态和七乡河.汤泉河、黄梅河。句容河、二干河。金牛湖。东平湖等水体生态.加强河湖外源污染控制和清洁小流域建设,不断改善河湖水环境.加强河流连通性恢复与建设、形成北向与北部丘陵山地生态屏障区相通.经长江通过七乡河南向贯穿汤山.大连,青龙山生态涵养源区 南向接汤泉河,黄梅河.句容河,二干河等,与南部生态屏障区东侧的东平湖,东庐山相连通的沟通城市南北两大生态生态屏障区的另一生态大纵轴、并与主城汤山,大连,青龙山生态涵养片相接 形成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隔离防护。涵养水源和调控洪水等重要生态功能及整体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作用,五。生态安全网络体系.重点以 一带两区。区域生态屏障以及,一核三片 生态涵养源区为节点.以,三横两纵.主生态廊道为骨架,充分发挥河流水系。高速公路绿化林带以及城镇绿化防护隔离带的生态功能,构建城市完整的生态安全网络体系 连通河流生态支廊道,重点构建江北具有城市滨水景观和洪水调蓄功能的滁河生态廊道,连接滁河和长江的马汊河洪水调蓄生态廊道,连通滁河,金牛湖的八百河水生态廊道,江南东西向自北向南连通长江和秦淮河的秦淮新河水生态廊道、连通云台山与溧水河的横溪河,连通石臼湖与姚家水库的新桥河水生态廊道。南北向西侧连通长江的江宁河、东侧连通长江的九乡河水生态廊道等,构建道路绿化林带生态支廊道。重点利用道路沿线绿化带,串联起重要的生态源和生态节点.形成,三环二横十一射。的绿化林带生态廊道格局,承担重要的生态涵养源区连通,绿地景观和环境美化净化等生态功能、第二节、开发生态指引,加强主城生态改造,扩大生态绿地,保护历史文脉,提高主城现代服务业层次和宜居功能.优化主城周边仙林副城,东山副城和江北副城的城镇用地和产业布局、加强山水自然景观保育、建设山林和滨水绿带,限制中心城区外围的开发规模和强度,保留足够的连片生态和农业开敞空间,形成人口 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引导形成南京城市。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带动两翼.的开敞式。组团化空间布局框架.一.主城区生态品质提升。充分发挥南京滨江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城林独特景观优势、以显山露水自然景观保护与恢复以及明城墙与特色历史街区,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建设为重点,加大主城生态改造和品质提升力度、凸显主城生态宜居和高端现代服务功能 加强长江主城段滨江带生态景观建设和开敞空间保护,结合长江沿岸金陵石化周边地区和梅山地区工业布局调整.加大长江岸线占用清理和整治力度。严格限制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小区不合理占用长江岸线.保留滨江足够清水和开敞空间,最大限度保护滨江湿地和部分自然岸线。控制江中沙岛的开发规模和强度,形成与南京国际性现代化人文绿都地位相称的滨江景观和休闲服务带 提升明城墙、秦淮河风光带和紫金山,玄武湖城市生态绿核生态景观保护建设水平 进一步整治明城墙沿线和秦淮河沿岸地带 打通阻梗节点、保持全线绿化景观带与休闲健身步行慢道贯通和足够宽度的生态开敞空间.加强沿明城墙和秦淮河沿线的名胜古迹,历史街区与城市公园绿化建设和周边生态整治,增加绿色节点 和谐周边环境,加大秦淮河清水产流清洁流域建设,河滨带生态修复和引流活水工程建设力度、持续改善秦淮河水质,加大栖霞山,燕子矶、幕府山.紫金山、玄武湖城市生态绿核 明城墙。鸡鸣寺。北极阁。大钟亭。鼓楼城市绿锲绿化连通和生态空间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其生态连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融合交汇 提升主城主要干道绿化率,加大城市主要干道楼宇整治改造和经营业态提档升级力度,清理取缔破墙开店和违建门面,发展楼宇经济 增强主城经济和服务承载功能、与此相配套 进一步增加七桥瓮湿地公园、大校场路,应天大街,绿博园,沪宁高速南京连接线。中山路 汉中路、汉中门外大街,滨江 紫金山.北京东路。北京西路、草场门外大街,滨江.玄武大道 新模范马路,定淮门外大街 滨江以及滨江 扬子江大道、五横、燕子矶,和燕路 龙蟠路。雨花台.上元门,中央路、中山南路 将军山,大桥公园,虎踞路。凤台路和滨江,热河路。江东路。江山广场,四纵.等主干道的树木覆盖和绿化面积.通过基质,斑块,廊道的有机结合,使不同性质.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绿地,构成有机结合的。能保持自然过程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城市绿色网络.形成南京纵横交错的标志性城市绿化景观道路,不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二.都市区开发空间管制,充分发挥仙林 东山和江北三个副城以及汤山 禄口等新城现代制造业等产业集聚功能和域内集中连片的重要生态源区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凸显三个副城及新城开发功能定位以及内部不同板块功能分工。强化重要生态源区,节点与廊道的山水自然景观与连通性保护,形成产业发展,居住生活与生态涵养功能的合理组合以及空间的优化布局、提升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强化城镇与产业集中布局,明晰城镇与产业园区的主导功能定位 避免新开发地带形成大规模单一功能区.最大限度保持生产与生活 生态空间相互支撑、有机配套,重视城市组团之间、组团内部城镇与产业开发园区之间绿化隔离带建设.避免城市蔓延式无序扩展,形成产业大集聚与生态大开敞相结合的据点式开发格局.加强湖泊湿地与河流保护.严格限制丘陵山地开发强度 对具有关键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进行严格保护和空间管制。结合新型城镇化,分步迁移位于生态保护和敏感区内的村庄 逐步减少山区零星的居民点.降低林地斑块或其他自然地域的破碎度,保护重要生态涵养源区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生态廊道的生态连通性和空间开敞性、避免挤占生态开敞空间,三、外围区重要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严格保护都市区外围南北片区自然山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成片基本农田,加大乡野生态景观重建和受损生态空间修复力度。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对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作用.严格限制都市区外围地区建设用地比例和建设布点,遵循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加强开发引导、规避生态风险,采用低密度,低影响开发方式 控制人口集聚和城镇开发规模 保持绿色开敞空间比重85、以上 严格限制大占地,高污染产业布局 鼓励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经济林果,生态养殖与生态旅游业发展,形成以农地,林地 湿地等绿色空间占主导地位的农林生态景观 不断提升区域生态屏障功能,支撑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重要山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强山地丘陵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开敞空间保护.保护和恢复乡土生境和生物廊道的连通性、对包括秦淮河支流源头水源涵养区,秦淮河与石臼湖分水地区,石臼湖与太湖分水地区等高程100米等高线以上,坡度,25。的丘陵山地,石臼湖 固城湖等重要湖泊与水库供水水源地,止马岭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禁止一切类型的城镇与产业开发.注重自然生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限制一般保护地区开发规模和方向,包括高度在10、100米 坡度,25、的平,缓,高黄土岗地和丘陵坡麓地带。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湖泊水体以及基本农田等,以保护基本农田,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涵养源生态服务功能为主线、控制高密度房地产开发及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及生态观光旅游业,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的综合整治和复绿,着力提升山水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将基本农田纳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体系加以保护。严格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禁止在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布局工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控制农业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强化农业清洁生产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实现对土地生态功能的有效保护.第三节、生态保育措施,贯彻 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突出生态保护红线的环境空间管控基础性作用.推动生态保护从单要素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变,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一,生态红线管控。将生态红线规划作为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等多规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生态红线对城市空间开发的主导地位与强制约束,加大生态红线区域内不符合保护要求用地和项目的清理整治力度 力争2020年基本整治到位,加强退出场地的生态修复、确保红线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 建立生态资产核查制度.完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 加强生态红线区域监测 评估和管理.落实生态红线分级管控措施、禁止对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域的蚕食破坏,严控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域内开发建设活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活动。完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考核制度,强化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实行补偿资金和保护面积、生态资产,双挂钩.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育行动计划,提高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重点保护牛首山。祖堂山中华虎凤蝶及南京椴,老山中华虎凤蝶及秤锤树.长江湿地震旦鸦雀,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和固城湖中华绒螯蟹水产种质资源 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清理威胁物种栖息生态健康的土地占用和项目。实施珍稀和特有物种受损栖息地恢复重建、在长江兴隆洲,乌鱼洲滨江湿地等有条件区域增设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对稀缺的动植物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为物种提供适宜生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确保保护生物栖息地安全。三、生态治理与建设 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实施受损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有序推进重要生态系统的修养生息。着力实施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对主城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废弃露采矿山进行整治 复垦.复绿及景观再造.恢复山体原有生态功能。围绕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以秦淮河流域为重点,大力实施清洁小流域工程、2020年 完成关闭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500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城市绿地完善 遵循,格局优化 功能提升.安全保障,的生态建设思路.结合地形地貌,依托自然山水、按照系统结构合理。生态功能稳定,绿地功能多元协调的要求形成由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园 绿色斑块和沿路,沿河 沿湖带状绿色廊道组成的城市高品质绿地系统、结合水系湿地保护和沿河岸线占用整治,大力建设滨江滨河滨湖绿地.到2020年 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0、美丽乡村建设。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用地生态化和多功能化为目标,逐步将都市区范围内单一种植功能农业地区建设成具有生态涵养。文化科普,观光休闲、社会保障等多种功能的新型都市农业区。缓解农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之间的冲突,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地区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垃圾集运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恢复乡村乡土生态景观 第六章。环境质量提升,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以大气,水与土壤为重点.持续实施污染防治行动,针对重点区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提升环境质量.第一节、推进绿色发展 一,产业布局优化.强化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对产业布局的约束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和环境功能分区管制要求,以十三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为载体,合理布局工业集聚区,明确各自主导产业 积极构建聚焦主业.错位竞争,分布集中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工业项目全部向工业集聚区集中、江南绕城公路范围内不再新,扩建工业生产项目,加快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大厂地区。梅山钢铁及周边地区和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地区及主城区内现有工业布局调整,在主城居住区和通风走廊的上风向,严格限制有大气污染的产业和项目布局,将重化工业以及涉重涉危企业逐步集中至化工园长芦和玉带两个基础工业集聚区 集中治理污染,统一防范风险、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绿色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和生态型经济,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环保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升级.推动石化.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和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显著降低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鼓励化工园区积极发展绿色高端化工产业,推进金陵石化炼油产能外迁,实施区域化工企业搬迁,关停。改造与治理工程。使金陵石化周边地区成为仙林副城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和新城建设示范区,梅山地区依托中国。南京,软件谷发展,腾出的工业用地重点发展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研发 文化创意产业等。促进软件与信息服务 新型显示。未来网络.卫星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优势新兴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文化创意,品牌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和教育培训,健康养老 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 到2020年.轻重工业比达到70、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60、以上,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 以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安全生产为抓手,关停并转一批污染大。能耗高,效益差的工业企业,执行严格的环境污染物限排政策,形成落后产能与企业退出倒逼机制,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以化工 建材 冶金。电力和涉及重金属排放等行业为重点。着力淘汰工艺水平落后的高消耗,重污染。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以及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落后产能.重点压减钢铁粗钢和水泥产能,化解船舶产能,显著降低石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到2020年底,退出轧钢产能200万吨 压减粗钢产量300万吨 水泥448万吨。船舶90万载重吨,加快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市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在化工园区内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市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三,资源能源高效利用。能源。以电力,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加快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深入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高能耗准入门槛、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多源、多向.的燃气供应接收体系和,多级,的城市能源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推广太阳能光伏、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以及分布式能源与热电联供应用,实行最严格的控煤措施,严控煤炭消费总量.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不再新增产能,不再批准新建增加煤炭用量的项目,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小于0,45吨标煤,万元,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707万吨以内。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1,以上,水资源,全面实行全社会节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工业.农业以及社区、企业,机关建设。加快构建节水型社会 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管理 加强火力发电。石油化工、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工程,落实超计划或者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和阶梯式水价制度、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有效降低工业用水消耗和污水排放量,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模式.发展节水农业,切实提高全市农业节水水平、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工程、提高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到2020年 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6亿立方米以内,单位GDP用水量控制在45立方米,万元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4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 68以上.土地资源。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范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保护耕地的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 双控,制度 深入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总体要求.充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强化城市建设用地的更新改造,提高建设用地集聚、集约程度 大幅度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清洁生产。以重点污染物削减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扩大自愿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和使用 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循环经济,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企业式循环生产、行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 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深入开展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完成十三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促进园区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 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产业废物综合利用,促进矿山.废水。废气,废渣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粉煤灰 化工废渣,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水平 建成国家级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四、环境准入和政策调控,环境准入门槛制度。制订并实施严于国家和江苏省的产业环境准入政策 对新、改.扩、建项目 从投资规模效益,装备技术水平、资源利用强度 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项目先进性评估。新建项目必须达到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引进国外工艺设备的,必须达到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建立健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审批联动机制.开展重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满足区域总量控制要求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环境宏观政策调控.强化 多规合一.的生态环境要素支撑.明确生态空间管控,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底线等基础性约束,引导生产 生活和生态空间合理布局,严守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和城市规划蓝线与绿线,强化国土空间开发生态引导和环境功能分区管制。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准入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理保护措施和环境政策 坚持预防优先,加强战略和规划环评的引领作用,强化环境污染源头控制。第二节,改善环境质量,以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划定环境功能区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整体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治理,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一。环境功能区划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目前南京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两个类型区、一类区和二类区.其中一类区主要为以下13片区域,栖霞山地区,面积4km2、大连山.青龙山水源涵养区,面积38.27km2.金牛山地区 面积95km2,汤山地区 面积28,2km2、紫金山及仙西地区,面积56km2.止马岭地区、4,44km2,老山地区,面积87.7km2.牛首山。祖堂山地区.面积20,7km2、东庐山地区,面积110km2。无想寺地区 面积15km2 固城湖地区,面积53km2等,横山水源涵养区 面积19.87km2、东坑生态公益林区 面积17。74km2,合计549。92km2.约占全市面积的8 4,其余区域为二类区,水环境功能区划。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 2003.29号.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保护区 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四类一级功能区、南京市域共有涉及80个水体112个水环境功能区。按2020年保护目标统计。包括28个,类功能区、33个,类功能区.48个、类功能区、3个功能区水质维持现状.二.大气环境质量.工业污染防治 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以总量定项目 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对现有污染源,综合采取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限产限排,停业关闭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全面推进企业自备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施南钢.梅钢焦炉烟气除尘改造工程.各工业园区应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电力,钢铁,石化。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开展重点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推进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人造板制造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查与综合整治,全面推广、泄漏检测与修复 技术.完成重点化工园区,集中区,和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整治工作.到2020年.重点行业VOCs排放总量削减20、以上,在家具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表面涂装行业加快推进环保型涂料使用.车船污染防治.逐步形成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重点控制大型载客汽车和重型货车的增长。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 进一步加强油品品质监管,加强柴油车和非道路机械用车排气污染控制,以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以下车辆为重点,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强化高污染车辆区域限行。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与轨道交通。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公共自行车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应用、2020年,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中新能源及清洁燃料车辆比例分别达到80.和95、建成一批公交车充电配套设施,形成超年限船舶强制淘汰制度、加快船用燃料清洁化进程,到2020年.南京港船舶靠泊使用岸电。集装箱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面源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施工工地 五达标 一公示 控尘标准、完善扬尘控制责任制度。落实属地责任和网格化管理。实施人口密集区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控.强化重点企业煤炭.物料等堆场及装卸作业区域扬尘控制.强化道路绿化和冲洗除尘。提高道路机械化保洁水平,到2020年,全市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95、其他道路机扫率达到85,以上.加强餐饮油烟治理 控制餐饮油烟污染排放、严查秸杆露天焚烧,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政策.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逐步实现农作物秸秆全收集 全利用、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应急预警和区域联防联控.建成全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依据预警等级提前采取污染、削峰.措施 执行工业污染源停产限产 建筑工地停止施工 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控制措施 把重污染天气影响降到最低.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南京都市圈建立常态化的区域协作机制,共建区域一体化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体系.到2020年 城市重污染天数力争减少20,建设和保护城市通风廊道.重点保护河流 湖泊 洲岛湿地和沿江沿河沿路绿化带.加强城市非集中建设地区开敞性绿带建设,控制城市集中建设地区通风廊道沿线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保留 四横三纵.七条城市通风廊道并保证200米以上的开敞空间,增加城市空气流动性、减缓城市热岛和污染效应,建设包括横向长江通风廊道。长江.滁河通风廊道 宝华山。仙林大道,紫金山。玄武大道、玄武湖通风廊道,大连、青龙山、南京绕城高速,将军山、牛首山,祖堂山通风廊道以及纵向长江。大连山,汤山通风廊道.长江 云台山通风廊道.秦淮河通风廊道等,三、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和达标建设,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深入实施水源地专项整治 清理保护区内的违法设施和排污口 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现有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实施从水源水到龙头水全过程监管。定期监测 检测和评估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开,构建.水源达标,应急备用。深度处理,预警检测。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2020年前,实现双源供水全覆盖,建立起水源地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污水处理体系.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完成城北,江心洲等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到2020年 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5,日处理能力达到270万吨、加快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重点推进江心洲 城北,城东。铁北等主城污水收集系统及郊区街镇建成区污水收集系统配套管网建设,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强力推动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截流,收集、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方式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深度治理石化.电镀等重点行业废水,推进企业中水回用,积极推进园区串联用水。降低用水单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完善工业园区,或集中区 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开展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强治污设施运行管理,2020年底前.分批完成全市农药,医药、水泥.铸造、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和涉重企业的环保核查以及环保整治工作.加强农业污染防治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 限养区制度 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以上。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行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生态循环渔业模式。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全面整治黑臭河道、综合采取截污.清淤,活水、生态修复等措施 系统治理黑臭河道,实施河道贯通工程.常态落实生态引水,建立长效的治理及保洁制度.实施全市重点河道河长制管理,落实治理情况信息公开,2017年对建城区内109条黑臭河道实施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建城区内黑臭水体。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强化九乡河 七乡河,城南河等主要入江支流综合治理 实施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入江支流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加强入江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监管 严格控制入江污染物总量,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毒物等排入长江 提高船舶污水接收处置能力.对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实现无害化处理 开展河湖水库水生态修复,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显著改善水质和景观 切实维护水生态系统安全。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重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按照精准 治太 的原则.以控磷降氮为主攻方向 大力实施小流域整治 强化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0年实现横溪河黄桥。二干河开太桥和胥河落蓬湾等3个断面由。类提升为,类、落实断面水质改善目标.系统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 建立流域、控制单元、控制断面的治理体系。结合流域特征及水文特征.划分覆盖全流域的控制单元.以断面控制目标为导向.分级分类实施精细化管理.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优于。类等水质良好类控制单元、采取水生态保护及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水质保持优良、对未达标和需改善提高的水质控制单元,制定水质达标方案、采取综合措施大幅削减控制单元内污染物排放总量 完成省下达南京市水质断面考核目标.实现秦淮河铁心桥断面由.类提升为、类.十里长沟化工桥和城南河龙王庙2个断面由劣,类提升为 类,地下水污染防治,控制地下水开采 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实施地下水资源分级分区,用水总量与水位双控管理.开展补给区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强化补给径流区的保护 对天井洼,轿子山、水阁等城镇垃圾填埋场实施防渗改造、对化工园区.垃圾填埋场等重点区位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控 在禁采区、限采区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加快加油站地下油罐污染防治设施改造、2017年底基本完成全市276个加油站改造,四、土壤环境质量。摸清全市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状况。建立土壤环境数据库、落实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度.每5年完成一轮全面监测,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制定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区全覆盖,把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纳入全市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土壤分级分区管理、以耕地为重点。对农用地按照绿色,黄色.红色三级管理 于2017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定工作,对绿色等级农用地实施优先保护.对黄色等级农用地实施安全合理利用、对红色等级农用地实施严格管控和种植结构调整 到2020年 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89,粮食生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达标率不低于90。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土壤环境实施对应的分区管理 定期跟踪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对污染区域及时隔离并落实改善和修复措施、严防新增土壤污染,严格建设用地准入 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优化布局生活垃圾处理 危险废物处置 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其土壤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制定和项目库建立工作,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推进关停搬迁企业污染场地生态修复。实施燕子矶新城等重点区域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积极应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危险废物非法处置等突发土壤环境事件.五.人居环境质量。实施城区河道清洁工程 落实黑臭河道治理.河长.制 健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体系,采取截污清淤 引水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 确保2020年前主城区河流水质达到城市景观水体标准。分片推进主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大幅提高污水深度处理排放标准。完善河湖水系连通和清水引流活水系统工程 实施日常化的生态用水补水,稳步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加大河湖沿岸环境综合整治。保持足够的开敞空间和河湖景观生态完整性.大力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平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在不断加大工业大气污染源治理的前提下、重点加强机动车.扬尘,餐饮油烟和周边秸秆焚烧污染综合治理,按照 控制增量 削减存量.降低总量 的总体要求。大力降低交通大气污染、大力推行绿色控尘施工和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管理,道路清扫全面采用机械化低尘作业方式、推动新建规模以上餐饮企业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切实解决油烟污染扰民等突出问题、建设宁静家园.完成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定和调整,针对不同的声环境功能区 制定差别化的机动车进入 建设施工等管制要求,严格限制居住区等重要声环境功能区周边道路机动车鸣笛和重型货车行驶,大力开展、宁静社区,和,宁静街区.示范建设、落实责任主体、采取加强机动车管控、实施沿线房屋隔音改造.建设快速路交通隔声屏等措施,着力解决环境噪声不达标路段噪声扰民问题。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处置能力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 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能力 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 基本实现城区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扩建江南,江北焚烧发电厂。新建六合。高淳生活垃圾焚烧厂,到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到7000吨、日.餐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日,实施严格的主城区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制定与南京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最严格环境质量标准和管理条例 对城市交通运输.商业和社会生活污染源进行有效管控、限制大宗货物运输车辆在主城区通行,促进主城区城市功能和服务业态调整及城市品质提升。提高主城区现代服务和宜居功能承载能力,既方便市民生活 又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和辛福感,实现城市精致发展、第七章.环境风险防控,将环境风险防控摆在重要位置 切实提高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防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及时化解各类环境风险 确保城市环境安全、第一节、重点环境风险区域防控 重点防控危化品企业和危废企业数量众多,风险企业密集且沿江分布的南京化学工业园长芦片区和南京经济开发区、金陵石化片区等区域、一。重点环境风险行业布局管控.重点加强石化 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防控,清除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及存储风险隐患.健全环境监管及风险防范制度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新上项目一律进入基础工业园集中布局和管理 石化项目全部进入化学工业园.提高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有色金属冶炼业等涉重行业环境准入门槛 高标准建设全市表面处理中心。逐步推动涉重企业入园进区,二,重点环境风险片区综合整治,以南京化工园和南京经济开发区 金陵石化片区为重点、在环境风险企业集中园区或片区环境和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规划建设居民生活区以及医院和文化教育设施,对已有的要逐步搬迁 重点实施梅山以及金陵石化片区环境风险源清理和退出、到2020年 工艺水平低 环境风险大的企业全部关停,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环境风险源.根据风险源性质 风险等级及对水源地威胁程度 限期搬迁退出 第二节、环境风险源管理.重点加强含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含重金属和放射源四类环境风险源管理.突出对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运输环境事件的防范.全市共有固定风险源单位114家,分属石油、石化,化工.医药等行业.其中重大环境风险企业40家,较大风环境险企业74家.化工园辖区内的环境风险源企业数量最多、一 含危险化学品风险源,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 制定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清单。实施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严格危险化学物质登记审批后的管理,对易燃易爆.极度危害毒物和恶臭类等化学物品的分布 流向,数量严格监控.建立实时管理信息库和在线信息共享网络,对危险化学品数量与类型、储存与使用以及运输与转移进行动态管理.严格限制工业用危险化学品准入.结合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转型升级 减少工业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种类和数量 严格专门储存场地管理和责任制落实 危险化学装置和设备的监控.强化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管理 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流程、督促企业不断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过程中堆存 实施危险化学装置和设备日常安全维护和检测报备制度、强制淘汰存在安全隐患和超期运行的危险化学生产装置和设备.确保生产安全.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强化长江危险品的运输监管,完善长江危险品运输船舶申报管理及跟踪监督制度,对长江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监管、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船舶。强制整改或禁止营运,保障长江危险品运输安全,二,危险废物风险源 危险废物监管,强化危险废物产生 堆放和处置责任,加强全程监管和责任追究。增强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建设 建立危险废物实时管理系统,规范转运和处置流程。加强对医疗废物及焚烧飞灰的监管、确保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建成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二期工程 着力提高危废综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危险废物年焚烧处置能力达12万吨 危险废物年填埋处置能力达3万吨,三、含重金属风险源 含重金属风险源管理,对重点涉重管控企业强制开展第三方环境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明确企业易发生事故岗位,事故类型和可能影响范围 加强涉重生产单元。集中仓储和废弃物处理装置能力建设,对涉重企业增加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对废水排放、主要污染物及设备运转情况实行在线联网监控,减少含重金属风险源。推行涉重企业入园进区,鼓励并引导涉重企业实施同类整合和集中管理 到2020年,基本完成涉重企业入园进区 大幅减少涉重风险源数量分布,强制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风险与毒性大.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的涉重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禁止引入国家明令禁止和强制淘汰的涉重项目.四、放射风险源,放射风险源日常监管,建立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制定放射源使用操作程序,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加强放射风险源使用和贮存安全防护.按照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实行放射源专人保管制度 杜绝.以使带管、和放射源失控现象发生.对运行中含放射源的装置和场所,要配置剂量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定期检验.确保辐射防护设施完好与含源装置性能的稳定.放射安全工作许可与资质管理,使用放射源必须办理放射安全工作许可证.报废和退役的放射源 应提前到环保部门办理报废和退役手续.辐射防护应当符合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新放射源必须有国家统一编号,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第三节.环境风险预警防范与应急处置.一.环境风险预警防范,强化环境风险意识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制度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预报系统 实施各类环境风险监控预警、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事故发生.减轻事故损失,建立环境风险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化学品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价.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提高化学品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 环境风险预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 早处置的原则 对易燃易爆,极度危害毒物和恶臭类等物品的分布,流向、数量加以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环境风险源动态,2020年,建成全市联动的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信息库.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 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建立突发事件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和环境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全市环境风险源实时监控预警和在线分级分类管理,环境风险防范,强化风险监管责任与防范意识 分类分级建立环境风险信息报告制度、对重点风险源根据风险级别和性质建立日报。周报和月报报告制度,将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作为化学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核心内容,对已制定准入条件的化学品相关行业、强化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要求 对尚未制定行业准入条件的化学品相关行业、提高准入要求和建设标准,严格涉及重点防控化学品和重点防控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安全防护距离 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设施建设 运行。监测等相关要求.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制度,加强对生产安全环境事故和交通运输环境事件的风险防范,二、环境风险应急处置、完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完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事前预防.应急准备机制和应急培训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的行政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明确应急机构职责.建立环境风险应急管理机构与消防,公安 医疗 气象.交通等部门应急协作联动机制和协同决策指挥机制,切实提高综合应对效能 按照及时主动 准备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严格把关的原则开展信息发布.避免因发布滞后造成工作被动.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定期开展应急人员培训与演练。不断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 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建立环境应急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类型、可能的危害程度,环境要素.周边其他风险源。敏感区 环境敏感点、重点保护对象,资源以及风险控制的不利或限制条件等实际情况、编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细化应急监测 污染处置、人员转移等措施。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和指挥平台,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和网络化.对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涉及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做到第一时间报告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第八章 环境服务均等,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安全 宜居,健康等基本需求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让全体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环境安全和良好生态服务,第一节,完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制度、一。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加大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能力.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消除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环保要求.不断扩大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逐步将环境监察执法。环境风险应急和环境信息服务等纳入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和意识。促进环境管理逐步向环境服务过渡。建立政府为主、统一标准 分级分区相结合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各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管理措施与标准向农村延伸和辐射,使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逐步享有基本的环境公共服务、实现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环境管理服务均等化、二 加大政府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及财政支出在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导责任,建立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支出、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日常支出范畴,予以重点保障.建立可监测,可评估、可考核的政府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逐步把政府环保投资纳入政绩考核指标.着力增强政府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和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扩大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向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开放范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有选择地推行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等,提高服务供给效率.三、建立城乡一体环境管理制度,打破城乡环境管理二元结构 实施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使城乡之间逐步享有基本均等的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城乡一致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 基本支出标准,基本服务内容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多种手段,实现城乡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饮用水安全保障,环境监测评估,环境监察执法。环境风险应急处置以及环境信息服务等领域享有统一的标准和一体化的服务,第二节。提高农村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保障的重点,建立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一。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 二 提高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全面推进乡镇村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将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鼓励乡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积极试点建设分散式 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实现乡镇.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和维护。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统筹建设城市和周边村镇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加强废弃农膜 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与执法管理体系.优化环境监测断面 点位,提高农村地区环境监测覆盖率,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 建设覆盖完整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评价,考核与预警网络、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体系、探索建立面源污染减排核证制度、完善农村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将环境监察队伍向乡镇,农村街道延伸,加强农村环境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第九章、保障措施,明确环境总体规划的基础地位,建立规划实施机制。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多方落实环保资金 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一.组织实施。设立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实施综合协调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分工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权、强化规划实施的协调调度.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将环境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 明确督查,考核程序 内容和目标责任.建立规划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管理,二.多规合一,明确环境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加强与其它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 将环境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规.共同作为城市发展总体指导和基本约束,实现多规融合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规划体系.三,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在规划期内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幅度 统筹各部门环保相关专项资金使用,重点支持产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拓宽环保资金的投入渠道。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鼓励第三方资本进入环境监测。评估和污染防治等环境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四.制度建设、贯彻和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确立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管理制度、形成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体系 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五,公众参与.加强对环境总体规划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总体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规划参与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完美公众参与的法律程序、通过公正的程序设计。搭建政府 企业.公众定期沟通,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鼓励公众按照法定权利.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环保部门应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公众代表担任环保监督员、负责对环保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发挥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监督作用、制定重大环境决策时。除涉及国家机密外应召开公众代表听证会,或在当地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六 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与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升环境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科研基础条件 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增强环境监管的科技支撑能力 开展污染源减排技术指标体系和方法学研究,重点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及技术方案研究 构建主要工业源 农村面源和无组织源的排放监管技术体系,研究污染物总量指标分配与实施对策、强化政策驱动、大力推动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和示范一批新型环保材料。药剂和环境友好型产品.加强环保专业人才建设。引进培养一批环保科技带头人 建设区域环保科技交流平台,实现环保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合力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大项目科研合作、附表。南京市2016。2030年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类别 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2030年,生态保护.生态红线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3,5、23 5,23.5.绿化水平 林木覆盖率、29。56,30。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 15 1、16、16.5,建成区绿地率,40.35。41。13 41.5 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64,4。80,85.空气细颗粒物,PM2,5 年平均浓度,μg、m3 57,45.6 35.地表水省考断面好于。类水质的比例 45.5。59、1 65。地表水质功能区达标率,63、5,80 85.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100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89.93.总量控制.单位面积COD排放量、t km2.14.5 12,5,12 单位面积NH3,N排放量 2.4,2,0 1,9。单位面积SO2排放量,15,6。12,5,9 5,单位面积NOx排放量,19.8.15。9、10.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吨,万元,1,15 0。62,资源消耗,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0。45,0 35.单位GDP,水耗,m3。万元。50。45.37。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3,5、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100 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5。98 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率,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