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 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泰州市水文事业发展规划.2012、2018,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4月10日.泰州市水文事业发展规划,2012 2018,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泰州水文为全市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防汛防旱.江河治理,交通航运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大量公益性服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和 江苏省水文条例、满足泰州水利现代化,三个名城 和泰州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需要.力争2018年基本实现泰州水文现代化。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现状评价,一 水文气象概况,泰州市地处江淮下游。长江北岸。总面积5787,26km2、境内总体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地形地貌以平原,圩洼为主 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5。0、雨量夏丰冬少、入汛以梅雨为主 易受暴雨台风袭击,多年平均降雨量1027。0mm、平均水面蒸发量850,7mm.全市有骨干河道65条。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 泰东河.卤汀河等是里下河地区的骨干河道.南官河,周山河.老通扬运河。宣堡港。古马干河等是通南地区的骨干河道 中心河,排涝河,生产河等多达数千条。里下河腹部湖泊湖荡广泛分布。境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网水面积1180,81km2.约占总面积的20,4.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区,长江岸线96,3km、依地势和主要河流的分布状况,老通扬运河沿线控制建筑物以北为淮河流域里下河水系、以南为长江流域苏北沿江地区水系.泰州城市水系由河流、湿地及其他水域构成。具有防洪排涝、饮用水源,景观娱乐,航道运输等功能,大多兼有综合功能,二,水文发展现状及评价,泰州水文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建成了布局基本合理。项目比较齐全、主体功能发挥正常的基本水文站网体系。基本满足了为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撑的要求、1.水文机构 2009年8月成立了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泰州分局、以下简称泰州水文分局 负责泰州市境内水文站网的建设与管理,水资源监测和编制水文情报预报.水文资料汇交与使用管理.从事水文水资源评价工作。同时成立了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泰州分中心,以下简称水环境分中心.主要承担泰州市境内主要江河湖库及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分析和评价、负责对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的动态监测,编制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简报及饮用水源地水文情报预报、组织开展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跟踪监测.2,水文站网、全市基本形成了由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水质等基本站网和城市水文,深层地下水.水功能区。水源地等专项监测站组成的水文站网体系.截止2010年 我市基本水文站按观测项目共有流量4处 水位21处、雨量16处,浅层地下水14处,泥沙1处,蒸发2处,水质监测断面11处。专用站网中。供水调水干线控制站共5处。深层地下水监测站67眼,水功能区监测断面46处 饮用水源地4处、城市水文监测站网5处、新通扬运河沿线巡测线1条 3,基础设施与监测能力。泰州水文分局水文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测报仪器设备较为缺乏,目前,泰州水文分局机关办公及生产用房建筑面积仅666m2、原泰州中心生产用房、局属各水文测站生产办公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流量测验采用缆道 ADCP。绞车等方式.水位遥测率为43 雨量遥测率为31 水质监测以实验室监测为主。尚未开展水质自动监测,我市尚无市区和县级巡测基地、巡测技术装备不足。与水利部提出的水文巡测,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综合服务 的要求差距较大。水环境分中心实验室尚未按标准建设,监测能力不足,仅能开展26项常规监测项目、与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109项监测项目存在较大差距.4。信息服务,泰州市水情遥测传输系统依托江苏省水利信息网络,遥测水位,雨量数据实现了实时在线查询 水利系统内网、近年来泰州水文分局加强了基础资料的分析和评价.编制各类公报 通报.简报,并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提供水文水情信息服务 为各级政府防洪调度,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等提供了较好的信息服务 5。职工队伍.泰州水文分局成立以来 通过招收应届研究生、本科生.引进其他分局人才,不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在编职工26人 本科以上学历1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6,取得的成就,泰州水文分局在全市防汛防旱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与基础工作。在、立足水利,面向全社会.贯彻,大水文,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开展雨水情监测与分析 水情服务、水文资料整编与刊印工作,开展水资源监测评价、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编制各类报告。开展水文分析评价和水文咨询服务,加强队伍建设、7。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用房严重不足,目前局机关暂无生产办公用房.水环境分中心租用民房作为临时实验室用房,水情分中心面积严重不足,市区和县级水文巡测基地空白。部分测站设施设备老化严重、二是水文站网布局与功能存在不足 水文站网规划建设相对落后。现有站网不能满足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需求。河。湖,库 水生态保护的水文监测站点相对较少 城市水文站点严重不足,三是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存在不足,巡测与应急监测能力有待提高.水环境分中心实验室尚未按标准建设 监测能力较低。水量水质自动化监测尚为空白,监测手段与测报能力还比较落后、应急监测机动能力与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四是水文信息应用服务能力偏低.尚未建立全面高效的水文服务和共享机制,水文信息的效能未充分发挥 水文数据深加工力度不够.水文预测预报技术和能力有待提高,五是运行经费不足。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泰州水文分局尚未实现省市双重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经费不足,制约了泰州水文的发展,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结构有待调整,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2011年初.中央一号文件 江苏省一号文件,泰州市五号文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与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水文工作,泰州市。三个名城。和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水利现代化,落实 三条红线,控制管理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生态健康.城市防汛,城市水生态环境,水文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等对水文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必须加快泰州市水文现代化建设。对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水文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全市,两个率先.的要求相适应、开创水文工作的新局面。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 紧紧围绕泰州市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水文从侧重局部建设向注重整体发展转变、从技术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从数据服务型向成果服务型转变 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从战略高度实现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转变.努力提高水文现代化水平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本次规划以立足水利,面向社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一标准 强化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注重科技。提高水平,分级投资、统一管理为基本原则。三,规划水平年,基准年、2010年,近期水平年、2015年.远期水平年、2018年,四。规划目标,以满足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总体目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与功能齐全的现代水文站网体系。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水文基础设施.机动灵活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水文信息采集体系,畅通快捷与技术先进的水文信息传输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与保障有力的水文运行管理体系、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与全市水利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保障型.技术型 服务型的泰州现代水文、到2018年基本实现泰州市水文现代化、五.主要指标,本规划主要指标见表1、根据.江苏水文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泰州水文现代化现状水平得分为64,34,对水文事业发展进程进行预评价.泰州水文现代化综合得分到2015年达到82,9分.到2018年达到91.1分 实现泰州水文基本现代化。六,重点任务 本规划重点任务为、着力做好水文站网优化调整 注重水情分析和预报工作.加强水资源监测评价、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管理提供全面 优质、高效的水文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城市水文,为生态名城建设。城市防汛.水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水文巡测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水文测报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水文信息在采集,传输 应用 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现代化水平 第三章,水文站网规划、水文站网是指在一定区域.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是水文部门开展监测 分析 评价、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一。总体布局.1、站网规划目标 构建和完善防汛抗旱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城市水文等五大监测站网体系,加强对水资源调配、城市防洪.重要水源地 水功能区 地下水控制区,里下河湖泊湖荡的监测、形成苏中一流,省内先进的现代化水文站网体系 2.布设原则 本次规划在执行.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有关规划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泰州市自身特点.按各类水文站网的不同特性,制定相应规划站网的主要布设原则 一是优化调整基本站,充分发挥一站多能 调整代表区水位站,加密雨量站、补充浅层地下水站 补充基本水质站 二是全面规划专用站,满足不同类型需求,在水情监测上。设站范围从市管以上河道扩展到重要的县域河道、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填补墒情监测空白 从而形成完善的防汛抗旱水情站网 在水资源配置上,满足南水北调、江水东引北送调水系统等运行管理需求 满足市 县两级行政交界水量,水质控制的需求。形成覆盖面广的水资源配置站网,在水资源保护上 覆盖已有的水源地.覆盖乡镇级以上的排污口、覆盖全部的功能区、监控地下水开采,布设的基本水质站在水资源保护上一站多用.根据不同的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监测站点。形成不同目标的专用站网体系、在水生态环境上,重点加强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水生态监测,同时在景观.旅游,或其它敏感水域等重要水体增设监测站点,在城市水文上,主城区的主要河道,供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及其它敏感水体布设各类站点,县级城镇主要河道布设水位站点、水质站点,为城市防洪排涝和水环境保护服务 二、站网规划成果。全市共规划水文站点总数为214个。其中28个站为一站多能,见表2 全市共规划水质站点284个.其中。地表水206个、一站多能有50个、入河排污口60个 深层地下水18个。见表3、流量站 规划9处 均为一站多能。流量站站网密度为643km2。站。高于,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要求,水位站、规划水位站30处,其中16处为一站多能,雨量站.规划纯雨量站15处。其中3处为一站多能 规划后全市有雨量.项目.站点51处、密度为113km2,站.泰州城区雨量,项目 站达22个,雨量站密度达到29km2、站,高于.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要求.地下水站、规划纯浅层地下水站1处、规划后全市有浅层地下水.项目,站点15处.规划深层地下水72处、其中水位观测69处 水质监测18处,水质站.规划地表水水质站206处 其中50处为一站多能 近期在高港建成自动监测站1处。远期在主要集中式水源地建设2处自动监测站,规划入河排污口水质站60处,三,水文巡测。共规划6条水文巡测线。现有新通扬运河巡测线 近期规划新设沿江巡测线.市际交界断面巡测线,远期规划新设县际交界断面巡测线,泰东河巡测线 周山河巡测线.第四章 水文监测能力建设,一。建设目标、实现水位、雨量信息自动采集 实时传输,调水干线、主要输水河道等流量自动监测、建设水文巡测基地。配备新仪器、新设备 建设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服务体系。配备相关仪器设备。急监测设备,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实验室常规与应急监测和分析能力、优化人员结构,配备适应无人值守的水文观测仪器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远程会商系统 实现常规水文测验的自动化、建成现代化的水文监测站、逐步实现全市水文测报各类信息的自动测报,建立科学的,全面的,高效的水文信息采集和服务系统,二、测站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逐步开展水文测站升级改造和达标建设.加快先进仪器设备配备 大力发展水文要素的自动采集 提高监测的现代化水平.流量逐步采用自动监测与传输处理、水质监测采用实验室。移动.自动监测三种方式.在主要水源地。敏感水域等建立自动监测站 配备自动监测设施设备,水文站。改建高港闸,夏仕港闸,过船港闸。马甸港闸等站 新建口岸闸,泰州。周。泰州,新 朱庄,红旗农场等站 新建生产用房、水文缆道。配备走航式ADCP H ADCP,GPS等水文监测仪器设备,水位站、新建林湖,陶庄等16处,改建唐子镇,安丰等14处水位站、新建或改建水文监测设施,配备水文监测仪器设备、雨量,蒸发站,新建周庄,戴窑,蒋垛13处.改建倪浒庄 新丰等2处雨量站,新建或改建雨量观测场 配备自动监测设施设备。浅层地下水站,新建高港.改建夏仕.新丰等14处地下水位观测井.配备自动监测设施设备,墒情站,新建兴化。泰兴。靖江、姜堰.市区等5个墒情站,配备墒情监测设施设备,水质站。在引江调水通道及重要水源地新建3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生产业务用房 配备自动监测设施设备。对206处地表水水质断面标准化建设,固定断面位置。设立断面标识.小型闸站水量信息站.建设15处、行政区界水量监测断面。在行政区界水量监测断面处布设标志、水准点,水尺等,建设固定监测设施设备,三。水文巡测基地建设,推进。减少驻测,发展巡测,的工作模式.建设完善巡测基地 规划建设市区和4处县级水文巡测基地,为处置突发性水事件提供及时 准确的监测信息,为城市防洪,供水安全和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服务,四。办公用房建设。规划建设办公用房960m2和配套附属设施及办公设备,以满足泰州水文分局的办公需求.五.水情分中心。数据中心建设、建设水情分中心和数据中心共590m2。配置服务器等网络交换设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UPS等机房设备.建设水文数据库等水文信息系统 提高水情预测预报。信息服务能力.六,水环境分中心建设、建设仪器分析室.常规分析室,样品室等实验室用房1300m2.配备气相色谱质谱仪 液相色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等实验室仪器设备 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实验室监测能力.应急机动监测能力 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质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实验室建成后 具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要求的109项分析能力 全面开展生物监测,七,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建设,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生产业务用房400m2、配套附属设施设备,以满足泰州水土保持监测的生产业务需求 为遏制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提供基础信息。八,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建立应急监测网络和组织机构,具备处理辖区内突发性水事件及必要时驰援辖区外附近区域的应急监测能力,制定水量水质应急监测实施方案,配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应急监测车、通讯工具、现场快速监测设备、第五章、水文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泰州市水文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完善全市水文信息网络设施,形成可靠、安全、高速的网络传输平台,建设完善水文数据库。构建水文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成高效实用的集传输.处理、存储,发布一体化的水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业务应用系统,满足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等业务对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需求和自身管理的要求、一,水文信息网络、初步建成以省,市 县水文监测中心,水文站点为节点的光纤广域连接,同时实现各级水文监测中心,水文站点与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光纤广域连接,利用社会公网构建基本水文站。水情报汛站,流量自动监测站以及市县级建设的专用水文站点至分中心传输通道,形成专用通信链路。二.数据管理和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基础水文数据库,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水文数据支撑。开发水文信息应用平台,切实融入水利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设门户网站、集成信息发布,业务处理.预测预报预警。实时动态监视,会商,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拓展信息服务。建立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水文动态信息.分析成果.满足水利行业、社会对水文信息的需求,三,水文业务应用系统建设.1、建设完善业务处理系统、满足自动测报的相关需求.建设水情分中心、巡测基地.测站等三个层面的水文业务处理系统.实现遥测自动报汛.自动输出整编报表等.满足报汛及资料整编的相关要求,2。建设完善预测预报系统,提升水文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系统、实时雨水情分析评价系统,实时雨水情预警系统,水质信息服务系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 水资源预测预报及评价分析系统等,3、建设完善动态监视系统,掌握实时状态.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实时动态监视系统、包括重要水文站现场视频监视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现场视频监控系统,水情及水环境分中心实时动态监视系统,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能实时掌握重要水文站现场 自动水质站点等监视地点的动态、4 建设完善视频会议系统.提高水文工作效率、建设完善视频会议系统、满足应急指挥,多点会商的需要,满足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市县级水文机构异地会商需要 建设水文业务会商系统.满足水情,旱情.墒情.水资源调度,水环境监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综合会商需要,5.建设完善自动办公系统,实现智能协同办公 建设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异地办公.辅助决策等功能 逐步实现与省水文局.市水利局各有关部门的综合信息交换,为水文科学管理提供服务.第六章。投资估算。一 规划总投资 泰州市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总投资16080万元 其中水文站网8990万元。水文巡测基地3030万元.办公及分中心3310万元,水文信息服务体系750万元、近期 2012、2015年,投资7860万元,远期.2016 2018年、投资8220万元、详见表4 二,投资渠道,根据,江苏省水文管理条例 第八条、设区的市,县,市,区.因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的专用水文测站。其建设和运行管理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承担 根据苏政复。2011 81号,省政府关于江苏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批复.江苏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中所列城市水文站网由省市投资共同建设,本规划中未列入,江苏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专用站网 由市级以下.含市级。投资建设,市级以下投资与水利现代化同步建设。可安排在水利工程中实施、作为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三,运行管理,泰州水文分局为泰州市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泰州市的水文管理工作。对从事水文活动的其他单位、实行行业管理 经设立单位委托、泰州水文分局可对泰州市专用水文测站进行统一管理 根据.江苏省水文管理条例 市级以下投资建设的2处水位站。5处雨量站。2处墒情站.2处水质自动监测站 52处县 区.间交界断面等工程.由市级以下承担相应的运行管理费用。四,效益评价,按照本规划实施完成后 可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提升水文测报.分析评价及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能力。在为政府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为应对突发性水事件提供快速服务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抗御洪 涝,旱灾、污染等灾害时产生免灾 减灾等经济效益,第七章。保障措施.一、健全水文政策法规体系、根据,江苏省水文条例。和.江苏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 结合泰州实际.及时制定水文管理规定,二、加快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市级水文机构,以省为主,省市结合.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形成省市共同支持水文事业发展的格局,逐步实现县级水文机构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强化水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三、建立稳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为促进泰州市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建立稳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以省财政为主,建立长期稳定增长的水文投入机制 保障人员和公用经费、加大基础设施和监测能力建设投入,安排水文业务专项经费、以市财政为辅,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属于市级水文站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应由市财政负责解决.由市财政逐年加大防汛费、水资源费,水利基金等专项经费对水文的投入,用于水文情报预报,水文水资源监测和调查评价和水文现代化建设 四,注重人才培养和水文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用培并重原则,坚持机制激励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到2018年、使人才队伍结构 专业结构与水文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五 加快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站网优化布设研究。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城市水文研究 水环境生态研究,为满足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水文服务及水文自身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提供科技保障。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