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青海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DB63/T 1793-2020
  • 青海省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 DB63/T 1794-2020
  • 青海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DB63/T 1805-2020
  • 青海省森林资源管护站建设标准 DB63/T 1669-2018
  • 青海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10年
  • 青海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 青海省乡村旅游点(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 DB63/T 1677-2018
  • 青海省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63/ 1308-2014
  • 青海省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DB63/T 1675-2018
  • 青海省生活垃圾小型热解气化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DB63/T 1773-2020
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精神。为科学划定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全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各项规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聚焦,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着力推进。四个转变 以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目标任务,2017年12月底前。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制定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同时完成对、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的校核调整工作 优先完成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继而形成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初步方案,2018年上半年 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方案,并形成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送审稿 履行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技术审核程序,同步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控政策研究,2018年下半年.按审核意见进行调整。形成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报批稿,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批准后、由省人民政府发布实施.2020年底前。在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基础上。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和管控制度安排、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配套政策,基本建立运行红线监管信息平台 到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三、工作原则。1.科学划定,切实落地,落实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依据青海省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科学评估。按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实到国土空间、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2。坚守底线。严格保护。落实各市。州,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 强化用途管制、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破坏。3,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领导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和地区间协调配合,做好重要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协调、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划得实。能落地,守得住.二,主要任务。一、建立协调机制、建立由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州.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组成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相关问题。按期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勘界定标工作 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二、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 制定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 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工作程序与技术流程。对,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进行校核调整。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和土地利用调查等有关资料和成果 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开展基本信息登记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初步方案,做好与各市 州、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衔接协调,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有关部门配合,三.履行国家审核批准程序.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初步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国家要求提请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技术审核,按照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报批稿 报请国务院审批后,由省人民政府发布实施,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省有关部门配合,四 组织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布范围和边界,结合土地开发利用现状、青海省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界线协议书.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用地性质和土地权属、明确红线边界的拐点坐标,开展勘测定界。埋设界桩界碑,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 边界清晰、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 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有关部门配合.五,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能力建设 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立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实施分层级监管.加强能力建设、强化部门之间的监管信息共享,责任单位 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州人民政府及省有关部门配合,六、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 根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评价,考核。补偿等制度和管控政策,制定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管控措施。明确各市,州。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职责、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七、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在现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支持力度。加快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配合,八、落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主体责任,落实各市、州 党委和政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实行严格管控,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牵头 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 九,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落实各市,州 人民政府的生态修复治理责任.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牵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 省农牧厅、省林业厅配合,三,保障措施,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保障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成立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主要职责附后 由王建军省长任组长,分管发展改革和环境保护的副省长担任副组长 各市、州。人民政府及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监察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发展委.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省统计局、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二 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协调合作。上下联动。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市 州,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本辖区生态保护红线负总责,认真做好现场核查、相邻县域的衔接协调等工作,严格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支持配合。提供所需各类资料,参与有关问题研究,做好衔接保障 三、强化技术支撑、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负责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工作、承担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划定工作.在建议方案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相关技术支撑单位的合作,加强与国家层面技术单位的衔接协调、四,强化资金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所需经费、进一步研究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发挥资金合力、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