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温度监测与控制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 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测量、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 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布置,应反映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 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采用下列布置方式,1 测试区可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测试区内监测点应按平面分层布置、2,测试区内 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规定确定,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平面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至少布置表层.底层和中心温度测点.测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m 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混凝土浇筑体表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7,混凝土浇筑体底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mm处的温度。6,0,3,应变测试宜根据工程需要进行,6,0.4 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25、环境下.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温度测试范围应为。30.120。3 应变测试元件测试分辨率不应大于5με、4、应变测试范围应满足,1000με,1000με要求。5。测试元件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6.0,5,温度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元件安装前,应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测试元件固定应牢固.并应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隔离 3,测试元件引出线宜集中布置 沿走线方向予以标识并加以保护.4 测试元件周围应采取保护措施。下料和振捣时不得直接冲击和触及温度测试元件及其引出线 6.0.6 测试过程中宜描绘各点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温度分布曲线、6,0,7,发现监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6,0。8.温控措施可根据下列原则或方法、结合监测数据实时调控 1、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调控入模温度在合适区间,2、升温阶段可适当散热.降低温升峰值 当升温速率减缓时.应及时增加保温措施,避免表面温度快速下降、3。在降温阶段,根据温度监测结果调整保温层厚度,但应避免表面温度快速下降。4。在采用保温棚措施的工程中。当降温速率过慢时。可通过局部掀开保温棚调整环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