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防火分区和层数5 3。1、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3、1的规定,表5 3。1、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注、1。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2.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3.建筑中游泳池,消防水池等的水面面积、溜冰场等的冰面面积,滑雪场等的雪面面积。均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4 地下 半地下学校体育运动场所.当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不小于其室内地面面积的20,时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 条文说明.5,3,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防火分区的作用在于发生火灾时 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划分防火分区,以有利于灭火救援。减少火灾损失,国外有关标准均对建筑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有相应规定,例如法国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类高层办公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750m2、德国标准规定高层住宅每隔30m应设置一道防火墙,其他高层建筑每隔40m应设置一道防火墙 日本建筑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十层以下部分1500m2、十一层以上部分,根据吊顶.墙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防火门情况,分别规定为100m2.200m2.500m2.美国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为1400m2。前苏联的防火标准规定,非单元式住宅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为500m2、地下室与此相同 虽然各国划定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各异,但都是要求在设计中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以防火墙和防火门 窗等以及楼板分成若干防火区域。以便控制火灾蔓延,1,表5,3.1参照国外有关标准、规范资料.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以及灭火救援能力和建筑防火实际情况.规定了防火分区昀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当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了防火墙。且相互间的疏散和灭火设施设置均相对独立时、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的火灾相互影响能受到较好的控制,故裙房的防火分区可以按照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建筑的要求确定、如果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间未采取上述措施时 裙房的防火分区要按照高层建筑主体的要求确定,2。对于住宅建筑 一般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建筑面积不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当超过时、仍需要按照本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塔式和通廊式住宅建筑,当每层的建筑面积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时,也需要按照本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3.设置在地下的设备用房主要为水.暖,电等保障用房,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且平时只有巡检人员,故将其防火分区允许建筑面积规定为1000m2、4、表5,3,1注1中有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可以增加的规定,参考了美国 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有关规范规定、也考虑了主动防火与被动防火之间的平衡。注1中所指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应为建筑内某一局部位置与其他部位有防火分隔又需增加防火分区的面积时 可通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方式提高其消防安全水平的方式来实现 但局部区域包括所增加的面积 均要同时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建筑内游泳池 消防水池的水面面积、溜冰场的冰面面积、滑雪场的雪面面积.火灾危险性极低,如将其计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利于充分发挥相关建筑的效能,故修订时明确可在其所在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予以扣除,随着生源的增加。当前我国不少城市中心内的中小学校教学用地日益紧张,有的甚至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发育成长,使得地下.半地下学校体育运动场需求增长,尽管这些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低,又区别于一般的公共活动场所和设备用房,但其自然排烟、疏散,救援等条件仍较地上建筑差,为保障相关场所的消防安全。本次修订补充相应规定,对地下.半地下学校体育运动场所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作了一定限制 5.体育馆 剧场的观众厅等由于使用需要、往往要求较大面积和较高的空间。建筑也多以单层或2层为主,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但这涉及到建筑的综合防火设计问题,设计不能单纯考虑防火分区、因此.为确保这类建筑的防火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当此类建筑内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为满足功能要求而需要扩大时、要采取相关防火措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充分论证.6,表5、3,1中。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每个楼层采用防火墙和楼板分隔的建筑面积 当有未封闭的开口连接多个楼层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需将这些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包括各类楼梯间的建筑面积 5、3.6,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 且步行街两侧的建筑需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步行街两侧建筑相对面的最近距离均不应小于本规范对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且不应小于9m,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时、应在外墙上设置可开启的门窗 且可开启门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外墙面积的一半、步行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3。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2、4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 其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并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当采用防火玻璃墙 包括门,窗、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 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 00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相邻商铺之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当步行街两侧的建筑为多个楼层时.每层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商铺均应设置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措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2 5条的规定。设置回廊或挑檐时 其出挑宽度不应小于1,2m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在上部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步行街上部各层楼板的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 且开口宜均匀布置,5 步行街两侧建筑内的疏散楼梯应靠外墙设置并宜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直接通至步行街,连通步行街的疏散走道两侧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任何开口的防火隔墙 首层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内任一点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60m、步行街连通至室外的疏散走道两侧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任何开口的防火隔墙.步行街两侧建筑二层及以上各层商铺的疏散门至该层最近疏散楼梯口或其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7,5m,6、步行街的顶棚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顶棚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步行街内不应布置可燃物,7 步行街的顶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6 0m.顶棚应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并宜采用常开式的排烟口。且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常闭式自然排烟设施应能在火灾时手动和自动开启,8,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外应每隔30m设置DN65的消火栓。并应配备消防软管卷盘或消防水龙、商铺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层回廊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步行街内宜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9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内外均应设置疏散照明 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条文说明 本条确定的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其主要特征为 零售 餐饮和娱乐等中小型商业设施或商铺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步行街两端均有开放的出入口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排烟条件、步行街两侧均为建筑面积较小的商铺.一般不大于300m2、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与商业建筑内中庭的主要区别在于 步行街如果没有顶棚、则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就成为相对独立的多座不同建筑、而中庭则不能 此外。步行街两侧的建筑不会因步行街上部设置了顶棚而明显增大火灾蔓延的危险 也不会导致火灾烟气在该空间内明显积聚 因此 其防火设计有别于建筑内的中庭,为阻止步行街两侧商铺发生的火灾在步行街内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蔓延。预防步行街自身空间内发生火灾,确保步行街的顶棚在人员疏散过程中不会垮塌 本条参照两座相邻建筑的要求规定了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 两侧商铺之间的距离和商铺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步行街端部的开口宽度、步行街顶棚材料的燃烧性能以及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要求等,规范要求步行街的端部各层要尽量不封闭,如需要封闭.则每层均要设置开口或窗口与外界直接连通。不能设置商铺或采用其他方式封闭、因此,要使在端部外墙上开设的门窗洞口的开口面积不小于这一楼层外墙面积的一半。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至于要求步行街的长度尽量控制在300m以内.主要为防止火灾一旦失控导致过火面积过大.另外,灭火救援时.消防救援人员必须进入建筑内.但火灾中的烟气大,能见度低。敷设水带距离长也不利于有效供水和消防救援人员安全进出.故控制这一长度有利于火灾扑救和保证救援人员安全,与步行街相连的商业设施内一旦发生火灾,要采取措施尽量把火灾控制在着火房间内,限制火势向步行街蔓延.主要措施有,商业设施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墙体和门要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商业设施相互之间采用防火隔墙或防火墙分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条规定的同时要求有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的防火玻璃墙。包括门 窗.其耐火性能采用国家标准 镶玻璃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 T 12513中对隔热性镶玻璃构件的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进行测定,只有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 其耐火性能可采用国家标准,镶玻璃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12513中对非隔热性镶玻璃构件的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进行测定。为确保室内步行街可以作为安全疏散区、该区域内的排烟十分重要 这首先要确保步行街各层楼板上的开口要尽量大。除设置必要的廊道和步行街两侧的连接天桥外。不可以设置其他设施或楼板 本规范总结实际工程建设情况,并为满足防止烟气在各层积聚蔓延的需要。确定了步行街上部各层楼板上的开口率不小于37、此外 为确保排烟的可靠性、要求该步行街上部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进行排烟、为保证有效排烟.要求在顶棚上设置的自然排烟设施、要尽量采用常开的排烟口、当采用平时需要关闭的常闭式排烟口时。既要设置能在火灾时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自动开启的装置 还要设置能人工手动升启的装置 本条确定的自然排烟口的有效开口面积与本规范第6、4 12条的规定是一致的 当顶棚上采用自然排烟、而回廊区域采用机械排烟时,要合理设计排烟设施的控制顺序,以保证排烟效果.同时、要尽量加大步行街上部可开启的自然排烟口的面积,如高侧窗或自动开启排烟窗等,尽管步行街满足规定条件时,步行街两侧商业设施内的人员可以通至步行街进行疏散。但步行街毕竟不是室外的安全区域、因此,比照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的疏散距离 并考虑步行街的空间高度相对较高的特点、规定了通过步行街到达室外安全区域的步行距离 同时 设计时要尽可能将两侧建筑中的安全出口设置在靠外墙部位,使人员不必经过步行街而直接疏散至室外 当疏散楼梯间位于中间部位难以直通室外时,可在首层直接通至步行街 同时在就近位置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走道 步行街两侧商铺疏散门的设置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5 15条的规定 商铺内任意一点至商铺疏散门的疏散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5 5,17条第3款的规定。步行街直通室外的出口及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需根据疏散人数进行核算、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 5 19条有关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