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监测,预报和预警.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二十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 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 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 按照职责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提供雨情,水情 风情。旱情等监测信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组织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 并将人口密集区,农业主产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重要江河流域、森林 草原.渔场作为气象灾害监测的重点区域、第三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 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第三十一条、广播、电视 报纸 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 插播或者刊登。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 在交通枢纽,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密集区域和气象灾害易发区域建立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接收和播发设施.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乡、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民政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