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医疗纠纷处理,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双方自愿协商,二 申请人民调解,三,申请行政调解。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第二十三条 发生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下列事项、一 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二,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三 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患者死亡的,还应当告知其近亲属有关尸检的规定,第二十四条、发生医疗纠纷需要封存,启封病历资料的,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病历尚未完成需要封存的,对已完成病历先行封存 病历按照规定完成后。再对后续完成部分进行封存,医疗机构应当对封存的病历开列封存清单,由医患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各执一份。病历资料封存后医疗纠纷已经解决。或者患者在病历资料封存满3年未再提出解决医疗纠纷要求的。医疗机构可以自行启封、第二十五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用药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 应当由双方共同委托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双方无法共同委托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血站派员到场,现场实物封存后医疗纠纷已经解决,或者患者在现场实物封存满3年未再提出解决医疗纠纷要求的.医疗机构可以自行启封.第二十六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拒绝签字的,视为死者近亲属不同意进行尸检、不同意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不同意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患双方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第二十七条。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或者指定的场所,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逾期不处理的尸体 由医疗机构在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后 按照规定处理,第二十八条,发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第二十九条、医患双方应当依法维护医疗秩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纠纷中发生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 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处置,维护医疗秩序。第三十条。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双方人数较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 尊重当事人的权利 尊重客观事实 医患双方应当文明 理性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违法行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防止畸高或者畸低.对分歧较大或者索赔数额较高的医疗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医患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签署书面和解协议书 第三十一条,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申请人可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申请调解.书面申请的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和理由等 口头申请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和理由等。并经申请人签字确认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获悉医疗机构内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可以主动开展工作,引导医患双方申请调解.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已被受理.或者已经申请卫生主管部门调解并且已被受理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 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第三十二条,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并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聘任一定数量的具有医学。法学等专业知识且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专 兼。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务院财政.司法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时.可以根据需要咨询专家 并可以从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专家库中选取专家,第三十四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需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也可以经医患双方同意、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鉴定,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医疗损害鉴定。应当由鉴定事项所涉专业的临床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没有相关专业人员的 应当从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鉴定.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应当执行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尊重科学 恪守职业道德,对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意见负责,不得出具虚假鉴定意见,医疗损害鉴定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制定,鉴定费预先向医患双方收取 最终按照责任比例承担.第三十五条,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共同设立,专家库应当包含医学、法学,法医学等领域的专家,聘请专家进入专家库.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第三十六条,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应当载明并详细论述下列内容.一,是否存在医疗损害以及损害程度。二。是否存在医疗过错、三。医疗过错与医疗损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四.医疗过错在医疗损害中的责任程度、第三十七条。咨询专家。鉴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其回避。一 是医疗纠纷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二.与医疗纠纷有利害关系,三,与医疗纠纷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医疗纠纷公正处理,第三十八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双方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第三十九条.医患双方经人民调解达成一致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经医患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人民调解员签字并加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 达成调解协议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告知医患双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第四十条,医患双方申请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的.应当参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向医疗纠纷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已被受理、或者已经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并且已被受理的、卫生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 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四十一条。卫生主管部门调解医疗纠纷需要进行专家咨询的、可以从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医患双方认为需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的 参照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进行鉴定,医患双方经卫生主管部门调解达成一致的。应当签署调解协议书.第四十二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人民调解员 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医患双方的个人隐私等事项予以保密,未经医患双方同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卫生主管部门不得公开进行调解,也不得公开调解协议的内容.第四十三条,发生医疗纠纷 当事人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四条 发生医疗纠纷、需要赔偿的 赔付金额依照法律的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