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法.2020 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推行在线诉讼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确保在线诉讼活动规范有序 现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法院在线诉讼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 各级人民法院要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和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审判职能,努力服务和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要将深入推进在线诉讼作为坚决打赢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举措 积极依托中国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在线诉讼平台.全面开展网上立案 调解,证据交换,庭审,宣判 送达等在线诉讼活动.有效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确保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平稳有序运行。二,各级人民法院推进在线诉讼.既要充分考虑案件类型 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等因素,又要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诉讼权益,尊重当事人对案件办理模式的选择权.全面告知在线诉讼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当事人同意案件在线办理的,应当在信息系统确认、留痕。确保相关诉讼活动的法律效力 当事人不同意案件在线办理、依法申请延期审理的 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不得强制适用在线诉讼 案件符合诉讼法律关于中止审理有关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中止诉讼,三,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引导各方诉讼主体依法有序开展在线诉讼活动.大力完善在线办理流程和在线诉讼规程。制定发布内容全面,指引清晰,简便易行的在线诉讼操作指南,相关内容不得突破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的法院.应当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范围内,严格按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法 2020.11号.以下简称。试点实施办法、推进在线诉讼工作.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对辖区内法院制定的在线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在线诉讼规程,在线诉讼操作指南等进行全面审核.确保相关内容合法,准确。可操作,四.各级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要确保各方诉讼参与人身份真实性,通过证件证照比对,生物特征识别.实名手机号码关联等方式在线完成身份认证 提供各方诉讼参与人诉讼平台专用账号 实现,人,案.账号,匹配一致。五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通过在线方式提交立案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七日内进行审核,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在线诉讼平台及时要求补正、并一次性告知应当补正的内容和期限 逾期未补正的、起诉材料作退回处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经人民法院释明后。原告坚持继续起诉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线提交立案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选择就近一家法院提交立案材料、相关人民法院应当按照跨域立案的工作机制和程序 及时办理立案手续 六,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大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化解力度,依托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平台。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等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整合汇聚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各方纠纷解决力量、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在线化解。要积极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加大对在线纠纷多元化解的司法保障力度,当事人对在线达成的调解协议提出的司法确认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依法确认。七。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交诉讼材料和证据材料的、经人民法院审核通过后。可以不再提交纸质原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采取邮寄等方式提交纸质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扫描录入案件办理系统,对提交的纸质原件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引导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交电子化材料、为其提供平台支撑和技术便利 八 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推广和有序规范在线庭审 综合考虑技术条件.案件情况和当事人意愿等因素 确定是否采取在线庭审方式 民商事.行政案件一般均可以采取在线方式开庭.但案件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同意在线庭审,不具备在线庭审技术条件、需现场查明身份,核对原件,查验实物等情形的、不适用在线庭审,刑事案件可以采取远程视频方式讯问被告人。宣告判决.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等,对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简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以及妨害疫情防控的刑事案件.可以探索采取远程视频方式开庭、在线庭审活动应当遵循诉讼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充分保障当事人申请回避.举证,质证,陈述,辩论等诉讼权利,在线庭审应当以在线视频方式进行,不得采取书面或者语音方式,人民法院开展在线庭审,一般应当在法庭内进行 因疫情防控需要.法官确需在其他场所在线开庭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同意。并保证开庭场所庄重严肃 庭审礼仪规范,人民法院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相关规定、加强对在线庭审参与人的诉讼指导 明确在线庭审纪律.确保庭审过程安全文明.规范有序,当事人明确同意在线庭审,但不按时参加或者庭审中擅自退出的,除经查明确属网络故障。设备损坏,电力中断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可以认定为,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分别按照诉讼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人民法院应当积极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同步生成庭审电子笔录。由审判人员,法官助理 书记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在线确认,确保在线庭审活动效力.在线庭审过程,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全程录音录像并存储归档,九,疫情防控期间。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工作需要。允许法官远程查阅电子卷宗、合议案件 撰写提交裁判文书等.但应当严格遵循电子卷宗管理和保密工作相关规定,十、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大电子送达适用力度。提升送达质量和效率 经受送达人同意,可以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全国统一送达平台,传真,电子邮件 即时通讯账号等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和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纳入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法院,应当按照 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依法有序开展电子送达工作、未纳入试点的法院。对电子送达的适用条件和生效标准 可以参照适用,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但不得采用电子方式送达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确保人民法院电子送达符合诉讼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十一,各级人民法院要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升级在线诉讼服务平台 拓展在线诉讼服务功能 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在线提供诉讼咨询。交费退费.信息查询,联系法官.申诉信访,举报投诉等全方位诉讼服务.保障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司法信息,办理诉讼事项.切实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十二、杭州 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要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加大在办案平台建设,在线诉讼流程。新兴技术应用、在线诉讼规则等方面的探索力度、要在保证互联网案件全流程在线审理的基础上,加速提升审判执行工作智能化水平,加强对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探索形成智慧司法的实践样本.总结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要立足自身职能定位 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电子诉讼规则.推动完善互联网司法治理实体规则,切实发挥互联网法院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十三、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诉讼推进工作.切实优化理念 加深认识。转变思路。将在线诉讼作为特殊时期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执行工作的基本模式。确保队伍不散.工作不断、质效不降、为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做出有益探索,奠定良好实践基础,各级人民法院院长要作为推进在线诉讼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工作思路.理顺工作机制,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积极带头以在线方式办理案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在线办案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化机制、十四、各级人民法院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 加快搭建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总入口的在线诉讼平台,推动现有诉讼服务平台对接中国移动微法院。整合完善各类信息系统.防止多头开发和重复建设,要着力打通内外网。实现司法数据安全有效交互.要基于现有的平台系统。增加相应工作模块 拓展优化在线诉讼各项功能,对接实践需求、优化使用界面 提升用户体验、确保在线诉讼服务系统集成,高效便捷、十五 各高级人民法院要积极做好辖区法院推进在线诉讼的统筹指导工作。制定出台相关诉讼规程和文书样式,加大对下指导力度.确保在线诉讼活动规范统一,合法有序、要坚持边推进。边总结,边研究。不断总结提炼辖区法院推进在线诉讼的有益举措和经验。认真搜集存在的问题困难。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或建议。及时形成工作报告报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2月14日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