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动就业、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 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第二十一条、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与创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完善资金扶持 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第二十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履行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义务,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1,6、的比例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使用,管理和监督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开发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应当按不低于10、的比例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性规定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得在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强迫残疾人劳动或者从事街头乞讨等其他活动.禁止组织利用或者假冒残疾人从事违法活动,第二十五条,鼓励和扶持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性单位。并依照有关规定减免税费.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城乡基层组织应当开展残疾人生产经营实用技术培训 组织和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种植业 养殖业。手工业、社区服务业等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低收入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脱贫列入城镇残疾人就业促进规划和农村扶贫开发计划 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措施上予以支持.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委托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 第二十八条。招用登记失业的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在相应期限内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登记失业的残疾人。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残疾人就业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