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态风险防控第三十五条.国家建立健全青藏高原生态风险防控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气候变化应对等生态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第三十六条 国家加强青藏高原自然灾害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雪崩.冰崩.山洪、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 冰湖溃决,冻土消融。森林草原火灾。暴雨 雪,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等措施 第三十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提高地震。山洪 冰湖溃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建立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和非工程体系、交通.水利、电力.市政。边境口岸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自然灾害防治义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工程建设 运营期间的自然灾害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三十八条,重大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生态和地质环境影响的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沿线生态和地质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状况,制定沿线生态和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开展生态和地质环境影响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包括工程开工前的本底监测。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和地质环境影响监测。工程运营期的生态和地质环境变化与保护修复跟踪监测,重大工程建设应当避让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迁徙洄游通道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无法避让的,应当采取修建野生动物通道,迁地保护等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第三十九条。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组织开展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完善相关资源保护设施和数据库,禁止在青藏高原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 有害生物防治,自然灾害防治等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依法取得批准.第四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 统筹推进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实行外来物种引入审批管理.强化入侵物种口岸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 预警,控制。评估.清除,生态修复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 不得擅自引进 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第四十一条,国家加强对气候变化及其综合影响的监测。建立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气候系统,水资源。珍贵濒危或者特有野生动植物、雪山冰川冻土和自然灾害影响的预测体系.完善生态风险报告和预警机制。强化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影响和高原生态系统演变的评估。青藏高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雪山冰川冻土消融退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测与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