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政许可和备案第五条,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 应当在市场主体登记办理完毕后 依法向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还应当依法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本规定所称职业中介活动是指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包括为用人单位推荐劳动者.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组织开展招聘会、开展网络招聘服务,开展高级人才寻访、猎头 服务等经营性活动、第六条、申请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二,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额的开办资金,三。有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七条、申请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 可以自愿选择按照一般程序或者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行政许可、按照一般程序申请的 应当向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一,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申请书、二,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三 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 四,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表.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前款规定的申请材料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可以获得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政务信息共享获取 提交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按照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的,只须提交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申请书和承诺书,申请人有较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 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告知承诺制。第八条 按照一般程序申请行政许可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按照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行政许可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符合条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不符合条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不予行政许可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九条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就业和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应当自开展业务之日起15日内向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备案事项包括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服务范围等 备案事项齐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备案,并出具备案凭证,载明备案事项,备案机关以及日期等 备案事项不齐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事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派遣,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执行国家有关劳务派遣,对外劳务合作的规定、第十条,依法取得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有效.第十一条.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分为纸质证书.正.副本,和电子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纸质证书样式.编号规则以及电子证书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第十二条,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 应当自市场主体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分支机构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书面报告事项包括机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许可证编号以及分支机构名称 负责人姓名,住所地 服务范围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收到书面报告后。应当出具收据。载明书面报告的名称。分支机构名称。页数以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第十三条,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市场主体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换发或者收回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凭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跨管辖区域变更住所的。应当书面报告迁入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迁出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移交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行政许可、办理备案的原始材料 第十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公开申请行政许可和办理备案的材料目录 办事指南和咨询监督电话等信息.优化办理流程、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提升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行政许可,办理备案便利化程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经过备案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名单及其变更,注销等情况 并提供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