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排放核查与配额清缴第二十五条,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技术规范,编制该单位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载明排放量,并于每年3月31日前报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排放报告所涉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五年。重点排放单位对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重点排放单位编制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应当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除外,第二十六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告知重点排放单位 核查结果应当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依据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核查服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提交的核查结果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第二十七条、重点排放单位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被告知核查结果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组织核查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第二十八条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在生态环境部规定的时限内、向分配配额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清缴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清缴量应当大于等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查结果确认的该单位上年度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 第二十九条、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相关规定由生态环境部另行制定,用于抵销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不得来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