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 2007、123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 厅,局.省委。省政府对滇池治理工作历来十分重视.2007年2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滇池污染治理调研情况汇报会.研究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谈会精神。2007年7月10日至11日、省委副书记 省长秦光荣带领省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滇池各主要工程点进行调研.并召开滇池水污染治理专家座谈会和调研座谈会.听取专家对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昆明市人民政府的汇报。研究加快滇池水污染治理的有关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滇池治理步伐.根据国务院,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谈会及我省2次专题会议精神,现就加强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 进一步增强搞好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继续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滇池是我国第6大淡水湖 搞好滇池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对于全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新昆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治理,连续3个五年计划将滇池纳入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污染治理范围。为滇池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07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太湖、巢湖 滇池 三湖 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谈会、对进一步加强,三湖,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现代新昆明建设4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到昆明市进行调研、推进滇池治理等相关工作,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市有关部门.就滇池治理,十一五 规划进行调研、对滇池治理的思路。项目、资金作了重大调整。作为滇池的受益者和滇池治理的责任者。我们必须以国务院,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谈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全力落实好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滇池环境综合整治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 更加紧迫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功夫,尽最大努力.力争滇池污染治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让这颗高原明珠重放光彩,二.认真抓好滇池治理、十一五 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推进实施。2.突出抓好近期草海治理这个重点,以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突破口,改造和建设城市排水管网。完善昆明主城区排水和处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巩固草海一期底泥疏浚工程成果,抓紧启动针对草海南部进行的二期疏浚工程,进一步清除草海内源污染,改善湖泊水环境 加快实施环草海截污工程.积极推进环草海公路建设。为实施环草海截污打下基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结合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等 对草海周围的居民社区进行大规模改造,提高草海周边的环境质量,积极探索.推进利用现有水资源、给草海补水的工作.3,突出抓好环湖截污这个关键,把环湖截污作为滇池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在环湖西段高海公路通车的基础上,尽快启动或加快环湖东段,环湖南段等环湖公路建设、以环湖公路为基础,以战略的眼光加快规划建设环滇池截污总干渠,截断污水直接排入滇池的渠道,抓好城镇片区的截污工作 以完善城镇管网为重点,大幅提高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抓好29条主要入湖河道的截污.全面启动城市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网建设,形成完善的管网系统 4,突出抓好入湖河道环境整治。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加快入湖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好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优先治理盘龙江等污染负荷大、群众较为关切的入湖河流、做到治理一条河、截断一个污染源、按照建设生态河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治理办法抓好入湖河流环境整治、发挥项目的环境效益.改善水质和景观,加强监控,不断整改,防止完成整治的河流出现污染反弹,5 突出抓好底泥疏浚工程,把底泥疏浚作为滇池常规性维护措施,优化工程和投资方案。改善疏浚技术和设施设备,并根据疏浚的条件 预期效果和时机。经常性地组织实施.重点抓好草海底泥疏浚二期工程和重点河道入湖口的底泥疏浚工程 同时、对滇池外海的底泥淤积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地调查 做好疏浚规划 加快推进疏浚项目前期工作,对滇池外海重点区域开展底泥疏浚、对底泥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变废为宝,努力降低疏浚成本,加强对底泥疏浚工程的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切实组织实施好底泥疏浚工程、6。突出抓好污染源治理,要抓好城市污染源治理,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排水特点.开展管网普查 着力解决管网错接漏接问题,将所有排污口接入城市排污管道.进行集中处理。充分发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切实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 要抓好工业污染源治理 滇池流域要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提高流域内产业准入门槛、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提高流域内污染治理水平,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惩治措施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测监管 进一步完善工业污染源总量控制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加大力度惩治环境违法行为 提高流域内的达标排放水平,要抓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学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项目的目标.指标 考核体系 考核办法和政策措施。有效推进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筛选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在全流域范围内推广,研究提出流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和方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效解决集中式畜禽养殖和城市近郊畜禽养殖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7.突出抓好湖滨生态带建设 进一步明确湖滨生态带的范围和功能布局、下决心实施退田 退塘,退房。还湖,还林,还湿地等,三退三还,工程 环湖公路以内主要是恢复湿地 环湖公路以外主要是抓好环境保护和植树造林,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湖滨生态系统。加大城市森林建设 通过城市森林和高等级公路将。一湖四片、各个城市片区连接起来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 制定实施规划,加强监管 坚决取缔在水源地的排污口 8、突出抓好滇池治理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科学论证和科技攻关、组织专家对湖泊治理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建立湖泊治理和保护技术项目库,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切实提高湖泊治理的科技水平。研究解决滇池污染的重大政策和技术方案、指导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抓紧完善、滇池蓝藻清除工程方案 的制定和技术论证工作,使蓝藻清除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研究完善,滇池水域蓝藻大规模暴发应急处置预案.增加滇池水质监测频次,加大蓝藻监控力度.做好滇池草海 外海藻类水华预警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积极争取将、滇池流域水污染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示范、列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和治理重大科技专项、9,突出抓好节水型城市建设、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的技术和经济政策.依靠体制机制推进全社会的节水工作、制定地方性节水法规,强制使用节水产品和技术,推进节约用水、大幅提高中水回用和二次水的使用量,研究采取一些新举措,今后所有新建小区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10.突出抓好外流域引水工程。通过外流域引水向滇池补水,逐步置换污染水体 是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水污染问题的有力措施、要综合考虑滇中调水工程和向滇池补充生态水的工作、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调水方案,在继续抓紧金沙江调水方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多方案,多水源点调水研究。把近期、中期、远期调水结合起来、当前、特别要加快推进滇池流域引水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三、完善体制机制 确保滇池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1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昆明市作为滇池治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地位,调整和完善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明确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乡 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各级各部门在滇池治理中的责任,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形成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对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强有力的领导、昆明市要用统筹的思想,系统的思维和长远的观念来指导滇池治理,防止治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治理成效.加强滇池治理指挥系统的权威性,增强协调统筹能力.确保在滇池治理上做到令行禁止,12,加强统筹、建立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昆明市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状况,加快建立职能清晰、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管理有效的滇池污染治理管理体制,理顺滇池管理体制、对市滇管局.滇池北岸工程局、滇投公司.市环保局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和整合,理顺城市供排水和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实行城乡统一的供排水管理体制.赋予昆明市负责滇池治理的领导更大的权力。加大对滇池治理工作的协调力度.13 加强协调、共同做好滇池水污染治理各项工作 省级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对涉及到滇池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批、用地审批等都要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积极做好向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工作 争取国家在政策 资金等方面的支持、14。加强资金筹措、进一步加大对滇池治理的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对滇池治理重大工程项目,以及日元贷款项目的配套等、给予更大的支持,全力落实省,市在滇池治理重大项目上的配套资金、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尽快开展滇池水污染防治市场化机制创新研究.推进建立滇池治理专项基金和发行债券。抓紧建立完善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开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滇池的治理与保护 二、七年八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