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特种设备的使用第二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第二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相关文件 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六,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第二十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 应当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 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并作出记录.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 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从事锅炉清洗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清洗.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和能效测试、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九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第三十条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第三十一条.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 润滑 调整和检查.第三十二条、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 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第三十三条.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第三十四条。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第三十五条。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熟悉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的相关安全知识,并全面负责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至少应当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督促,检查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工作、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 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营救装备和急救物品,第三十六条,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乘客应当遵守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有关工作人员的指挥,第三十七条。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对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或者电梯的使用单位在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电梯制造单位对调查和了解的情况、应当作出记录.第三十八条,锅炉,压力容器 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第三十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第四十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