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二十二条.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又无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区域批准新建项目,按照城乡规划和相关规定,应当配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应当同步建设,并在竣工后按照规定移交、第二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桥梁 隧道等市政工程和敷设相关管线、应当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具备条件的.应当规划建设管线共用沟 第二十四条 在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教育,体育,卫生、文化 交通。水利。园林绿化等用地范围内、不得建设与用地功能无关的建设项目、中心城区建设 应当按照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增加公共绿地.广场和停车场。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提升城市形象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不得安排零星插建项目、零星建设用地 应当用于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或者其他公共活动开敞空间、严格控制在沿江风景带建设高层建筑,第二十五条,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和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规划许可包括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相应的临时规划许可证、第二十六条.规划许可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在城市。镇规划区内的。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市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二,在乡.村庄规划区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初步审查后报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村庄隶属于街道办事处的,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初步审查。三、跨县 市。行政区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第二十七条,建设项目选址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合理。集中布局、控制拆除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国家 省、市批准立项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因安全。保密.环保、卫生等原因需要与其他建设工程保持一定距离的,可以进行独立选址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核发后一年内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期满需要延续的 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期限一年,逾期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选址意见书自行失效、第二十九条,土地储备项目需要进行前期开发整理的,由土地储备机构或者其委托承担土地前期开发整理任务的单位持申请书、土地储备项目批准文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后一年内取得用地批准手续.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期限一年 逾期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手续的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第三十一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土地主管部门在组织出让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函询拟出让用地的规划条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定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书面反馈土地主管部门、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规划条件应当包括出让地块的位置,规划用地使用性质和兼容性内容、规划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需要按照规定配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以及标识建设用地位置,范围界限,需拆除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范围,周边环境和各类规划控制线等的附图。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出具规划条件,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 土地主管部门不得组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第三十二条、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进行城市设计 以及因改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城市容貌等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实施容积率奖励的建设项目,应当在规划条件中一并确定 实施容积率奖励的条件、标准、程序等。由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利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建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在办理相关土地审批或者登记手续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或者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 需要改变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规定的土地建设用途的。二.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新建不符合划拨条件的建设项目的 三 利用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新建建设项目,需要改变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容积率等出让条件的,四,其他需要改变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条件的。第三十四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重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申请书.二,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在已建成城市道路上进行结构改造 维修的项目及地下管线建设项目除外、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应当提交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本条前款所称的其他工程 包括广场、停车场,公共园林绿地的建设工程。城市重要地块内的建筑物外立面装修、改修工程 以上跨方式利用公共开敞空间或者利用公共开敞空间的地下空间进行的建设工程,第三十五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一年内取得开工手续.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期限一年.逾期未取得开工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第三十六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下列建设活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一。乡镇企业 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二,农村村民集中住宅建设.三,需要申请用地进行村民个人住宅建设的.第三十七条,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申请书。村民委员会签署的书面意见等有关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二。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三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送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对符合乡 村庄规划的.出具规划设计要求、对不符合乡、村庄规划的 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并说明理由,四。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领取规划设计要求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 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 退回申请人改正。农村村民进行住宅建设选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公布的农村村民住宅通用设计图的。不需要履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核程序、第三十八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后一年内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 期限一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三十九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村民个人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重建.改建.扩建住宅及其功能配套性建筑物.构筑物.属平房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根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属二层以上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第四十条.对已经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进行建设的区域,市、县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镇的发展进程。兼顾规划实施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专项控制规划,合理确定控制范围.控制时限和控制方式,在专项控制规划确定的控制范围内,确需进行乡村建设的。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未实施专项控制的区域、依照本条例有关乡村建设的规定实施规划管理.第四十一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组织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前.可以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规划设计要求。也可以申请对规划条件要求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审定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提供相应的规划信息服务。出具审查意见、第四十二条,建筑间距涉及有日照需求的建筑物时.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有关日照的规定。涉及日照需求的建筑间距。应当采取日照间距系数或者日照分析方法确定,具体技术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 与新建建筑物相对的建筑物为托儿所.幼儿园,学校 医院病房楼的,建筑间距按照新建建筑物与相邻住宅日照间距标准确定,相对建筑为其他非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住宅日照间距标准的三分之二.第四十三条、新建建筑与相邻住宅相对间距大于等于新建建筑檐高2 15倍的 可以不采取日照分析方法确定建筑间距,新建建筑与相邻住宅相对间距小于新建建筑檐高2、15倍的。应当按照国家强制标准有关日照的规定,采取日照分析方法确定建筑间距 并同时满足下列间距最低标准,一,高度不大于24米,包括24米 新建建筑位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60、北偏西60、以内.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2倍、且不得小于20米,位于其他朝向的.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8倍、且不得小于20米。二、高度不大于24米.包括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倍,且不得小于15米。三,高度不大于24米。包括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相对间距。不小于13米 四、高度大于24米新建建筑位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60.北偏西60、以内。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 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2、3倍。且不得小于40米。超过60米的。可以按60米确定、位于其他朝向的.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 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2倍 且不得小于45米。超过120米的 可以按120米确定,五.高度大于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2倍、且不得小于25米。超过50米的、可以按50米确定、六。高度大于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相对间距。不小于20米。新建建筑本身是住宅的 与相邻建筑之间也应符合新建建筑与相邻住宅之间规定的日照间距。第四十四条.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地界的距离应当符合消防,防空.抗震 防洪 卫生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并按照规划要求与用地界线外的相邻用地合理分摊建筑间距,且不得小于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间距最低标准的一半 新建建筑应当结合规划道路等级,在建筑高度10、至20.范围内确定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后退红线距离不足5米的按5米确定,超过25米的按25米确定.根据城市街道景观和环境需要、或者有利于建设项目能够沿街形成广场、集中绿地 停车场地。在保证新建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用地面积不变的条件下 可以根据规划要求确定新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但多层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新建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五条,在城市 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确需延期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期一次.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应当与临时建设用地的期限一致,临时建设项目自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未开工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第四十六条 临时建设用地不得用于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临时建设的建筑物不得超过二层 临时建设用地及临时建设工程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或者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临时建设使用期限届满 或者因城市.镇规划建设需要,原批准机关通知提前终止的.临时建设使用人应当自届满之日或者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自行拆除.恢复场地原有状况,临时建设使用期限未满,因城市,镇规划建设需要提前拆除造成损失的 依法给予补偿.第四十七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规划条件变更,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变更内容涉及修改已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二、变更内容涉及利害关系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公示、并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三,变更容积率的、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四,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应当及时通报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涉及其他部门已作出的许可审批的 应当抄告相关许可审批部门。变更内容涉及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内容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先行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作出的规划许可。一 因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造成建设用地发展条件变化的,二,因公共安全,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建设用地发展条件变化的。三 因城市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 导致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四.现状条件与土地出让前现状调查情况不符、造成建设用地发展条件变化的。五。作出规划许可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规章修改或者废止的.因依法变更或者撤回规划许可给被许可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第四十九条.分期建设的建设项目、应当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分期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分期建设的住宅项目.应当合理划分配套设施、绿地和需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优先安排,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和绿地建设,第五十条,对涉及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建设工程.重要地块的建设工程以及对周围建筑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建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将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草案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草案在工程现场。网站或者展示场所依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日。必要时,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相关专家,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五十一条 建设工程放线前 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对外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相关附件.附图,以及投诉,举报途径和受理单位.方便公众查阅 接受社会监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前、建设单位应当保持公示内容的完整。不得遮挡 污损.第五十二条,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工程放线.并在开工前书面通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核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核验,第五十三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具有相应测绘资质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报告等相关材料和图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核实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 对符合规划条件的.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对不符合规划条件的 依法予以处理,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将建设工程投入使用 相关部门不得予以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第五十四条。农村村民个人住宅建设。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开工前的核验和竣工后的核实工作.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进行开工前核验和竣工后核实 应当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第五十五条、市,县。市。房产管理部门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时,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抄告的违反规划条件商品房建设项目 应当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对违规建设尚未处理完毕的、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第五十六条、有关机构在依法处置房屋 在建工程,土地权益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了解相关规划情况或者规划意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