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房地产开发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应当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第七条,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符合拉萨市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和城镇规划,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的要求.需经发展改革主管部门批准的,还应当报发展改革主管部门批准,并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 应当坚持旧区改建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开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危旧房屋集中的区域.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第八条、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 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 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并有法定机构的验资证明,二,有4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2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第九条。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条件不予登记的.应当告知并说明理由.第十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持下列文件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 企业章程。三。验资证明。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身份证明、五.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房地产开发项目应由开发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 确定开发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发企业 不得参与项目开发的招投标活动。一,已取得的开发项目未按开发项目建设合同约定期限开工和建设的.二。已取得的开发项目未落实动迁安置方案的.三 已取得的开发项目未按动迁安置补偿协议约定期限安置被动迁人的.四 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未达到20。的,五.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的,第十二条。开发企业取得开发项目后,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审批手续,取得土地使用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提出书面意见 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的依据和出让合同的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期限。二。城市规划设计条件、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四、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产权界定,五,项目拆迁补偿 安置要求。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三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建立开发项目手册.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事项记录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中。第十四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 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迟延的除外,第十五条,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可以转让其开发项目 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 已按本条例规定取得开发项目。二、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已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25,以上.三,已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四。法律 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建筑工程质量 安全标准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法人代表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承担终身责任、勘察 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十七条、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容.组织工程质量监督,规划 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验收,第十八条,住宅小区等群体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和下列要求进行综合验收。一。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规划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情况,三、单项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四。拆迁安置方案的落实情况,五、物业管理的落实情况.六、法律,法规规定需要验收的其他事项,住宅小区等群体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分期开发的、可以分期验收、第十九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向用户交付销售的新建商品住宅时,应当按照,商品住宅实行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提供 住宅质量保证书、和 住宅使用说明书 住宅质量保证书,作为商品房购销合同的补充规定,第二十条,政府应当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发展改革,建设、土地,财政 税务.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的划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变相搞商品房开发。第二十一条。政府鼓励和支持廉租住房的开发建设,新建的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供应 在行政审批 行政事业性收费 税收等方面享受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