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地震液化6.2 1、一般条件下在,度区不考虑地震液化。主要是考虑到、度区很少发现地震液化的震害现象,即使发生也很轻微。不致引起明显的震害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度进行液化判别,6。2,2。地震液化的判别深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确定,6,2.3 6 2.4,场地地震液化判别除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外 还可以结合静力触探。波速法。室内动力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判别、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土层是否发生液化,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土的种类.颗粒组成和密实度。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和振动的持续时间.大量的宏观震害实例调查表明,级配均匀的粉细砂最容易液化,统计资料表明,易液化砂土的有效粒径.d10,范围为0.05.0。30mm,不均匀系数Cu为2 5,一般而言。相对密实度Dr小于0.7的砂土容易液化、而Dr大于0。9的砂土很难液化。粘粒含量小于10.15,的粉土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液化,某些尾矿坝材料、粘粒含量虽较大,20.但塑性指数很低,也会液化,砂卵石料一般不会液化.但砾石含量小于60,70、形不成完整骨架时也可能液化.在现场勘察过程中,要求对可能发生液化的场地做好微地形地貌的调查工作.并对场地水。土进行相应的观测和试验工作,以便客观、真实地对地基土层的液化作出分析与评价。河岸和斜坡地带的液化会导致滑移失稳,对工程的危害很大。应予以特别注意,必要时应根据具体条件作专门的研究,6,2,5、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场地土经初判有液化可能时,应采用标贯法进一步进行判别并计算液化势和液化等级、标贯试验对液化最终判别和处理措施的确定至关重要 本条特别提出有关规定和要求,其目的是确保液化判别结果的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