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初步勘察5.0.1,初步勘察应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且应对场地内拟建建,构,筑物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5,0 2,初步勘察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测试与试验等方法、5。0、3。初步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及岩土工程特性、2,初步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规模及发展趋势.4.查明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 初步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变化规律。7,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初步查明可能对建,构 筑物有影响的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5。0,4 初步勘察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拟建场地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场地有关岩土工程资料和建筑经验等有关文件,资料.2,附有初步拟定的水泥工厂建.构。筑物的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场地整平标高等资料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3。比例尺为1、1000。1、5000的地形图.4.气象、水文,植被,土的标准冻结深度等资料.5 0 5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拟建场地及周边100m以内的地段 有条件时宜外扩至200m以内 2、测绘和调查比例尺宜选用1。2000。1、5000。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绘填图时所划分地质单元的最小尺寸应为2mm,对水泥工厂建 构,筑物有重要影响的小于2mm的地质单元,应局部扩大比例标在图上。2.地质界线和地质观察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的误差不应超过3mm,4,工程地质测绘应布置不少于3条相交的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其中至少1条应贯穿主厂区、5,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均应有地质观测点,2。地质观测点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和工程要求等确定.3.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探坑或探槽、4。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地质构造线 地层接触线 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及不良地质作用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使用仪器定位,6.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 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2,地层岩性,厚度和分布,岩层应鉴定风化程度.土层应区分各种特殊性土。3。地质构造,断层性质及规模.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及节理裂隙 4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形态,规模。发育程度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5,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 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调查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时间。淹没范围、6,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5、0,6。当场地覆盖层面积较大,岩溶较发育时宜采用工程物探手段,探测岩土的分界面。可能存在的隐伏构造的产状和分布以及岩溶的分布与规模、若工程物探结果显示明显异常。则宜进行钻探或井探验证.5,0。7,工程物探工作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物探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综合探测,2,物探线宜按纵、横两个方向布置。主测线宜垂直地层或构造线的走向布置、5、0,8。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沿每条规划生产线方向应至少布置1条勘探线.2 勘探点应沿勘探线布置、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状布置.3。在地貌单元交界处,微地貌 地层变化较大处及物探异常点。以及可能设置水泥粉磨车间 原料粉磨车间和高大重载建.构.筑物的地段。应布置勘探点,4 对影响建.构,筑物平面布置的特殊性岩土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地段,应适当加密勘探点.5,控制性勘探点数量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 5,1,3,且每个地貌单元不应少于1个、6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及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 应符合本规范第5 0,9条、第5、0,12条的规定 5 0、9.初步勘察的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5、0.9确定,表5.0 9、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m,注。表中勘探点包括钻探点、槽探点、外探。坑探。点,静力触探点.但不包括工程物探点 5。0,10。初步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水泥工厂生产规模按表5 0,10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 或地段。可能有较大挖方整平时 勘探孔深度应加深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 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一定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2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均匀分布的坚实土层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在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土层或达到预定深度,3。对可能布置高大重载建,构.筑物的地段应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4,用于划分场地类别的勘探孔深度应大于覆盖层厚度,表5。0。10.初步勘察的勘探孔深度。m、5,0.11。初步勘察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勘探点的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 2.2。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数量不应少于6个 3 每个地质单元宜选择不少于3个代表性的钻孔测定岩土层的剪切波速,5.0,12,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应调查含水层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 补给排泄条件,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2。当需要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3、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4 缺乏长期地下水观测资料的地区,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对建.构.筑物产生严重影响的场地。宜进行地下水位的长期观测工作,5。0、13、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应进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提供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划分建筑抗震地段及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2 应提供土层剖面 覆盖层厚度和剪切波速等有关参数、确定建筑场地类别。3,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地区。应对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进行判别,并应初步判定液化等级,5,0,14。初步勘察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建议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初步设计需要的岩土参数和水文地质参数、2、分析评价拟建建.构.筑物地段的稳定性.3,评价对水泥工厂建。构、筑物有影响的边坡的稳定性.4。初步评价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5 初步分析评价场地地下水和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拟建场地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7.提出不同建,构。筑物地段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地基处理方案的初步建议、8 提出整治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初步方案建议、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