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调蓄池,主体设施4.4.1,调蓄池设置的位置应根据调蓄目的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雨水综合利用的调蓄池宜设置在源头.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中的调蓄池宜设计为封闭式、2 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宜设置在管渠系统中。并宜设计为地下式。4,4。2、调蓄池根据是否有沉淀净化功能可分为接收池、通过池和联合池三种类型 其选择应根据调蓄目的、服务面积和在系统中的位置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当进水污染初期效应明显时.宜采用接收池.当初期效应不明显时 宜采用通过池,当进水流量冲击负荷大.且污染持续较长时间时、宜采用联合池,2,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雨水综合利用的调蓄池 宜采用接收池。4、4,3.调蓄池和排水管渠的连接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调蓄池用于削减峰值流量时 宜采用与排水管渠串联的形式。2,调蓄池用于径流污染控制或雨水综合利用时,应采用与排水管渠并联的形式。4.4、4。调蓄池应设置预处理设施 4、4、5,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条件的地区,宜根据调蓄池功能,排水体制 管渠布置 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采用数学模型确定 2.没有条件采用数学模型的地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收池的容积.应按本规范第3。1节的规定确定,2 通过池的容积.宜根据设计水量,污染控制目标.表面水力负荷和沉淀时间等参数计算确定,其中表面水力负荷和沉淀时间等宜通过试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表面水力负荷可为1,5m3、m2,h。3,0m3、m2,h,沉淀时间可为0.5h、1、0h。3。联合池的容积.宜根据长期监测后确定的初期雨水量 后续水量和水质特征.分别确定接收部分和沉淀净化部分的容积。4、4.6,调蓄池的有效水深,应根据用地条件。类型,池型、当地施工条件和运行能耗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4。7。调蓄池的池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池型应根据用地条件,调蓄容积和总平面布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可采用矩形.多边形和圆形等 2、底部结构应根据冲洗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门式冲洗或水力翻斗冲洗时,宜为廊道式,2.当采用自冲洗方式时,应为连续沟槽式。并应进行水力模型试验 3.设计底坡坡度宜为1,2 结构复杂的调蓄池宜进行水力模型试验确定 4 超高宜大于0,5m.4、4。8.调蓄池的进出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水可采用管道,渠道和箱涵等形式,2、进水井位置应根据合流污水或雨水管渠位置 调蓄池位置,调蓄池进水方式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并联形式的调蓄池进水井可采用溢流井.旁通井等形式,2、采用溢流井作为进水井时,宜采用槽式 也可采用堰式或槽堰结合式。管渠高程允许时.应采用槽式 当采用堰式或槽堰结合式时 堰高和堰长应进行水力计算.并复核其过流能力.3.采用旁通井作为进水井时,应设置闸门或阀门,闸门的开启速度宜为0。2m,min 0。5m.min,其他阀门启闭时间应小于2min,3、进出水应顺畅 进水不应产生滞流,偏流和泥沙杂物沉积,出水不应产生壅流,4。进水宜设置拦污装置,4、4,9,调蓄池放空可采用重力放空,水泵排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时 应采用重力放空 放空管管径应根据放空时间确定.且放空管排水能力不应超过下游管渠排水能力,出口流量和放空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管道就近重力出流的调蓄池,出口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1,调蓄池出口流量 m3、s。Cd 出口管道流量系数、取0,62 A。调蓄池出口截面积,m2、g、重力加速度、m2,s,H,调蓄池上下游的水力高差、m,2,采用管道就近重力出流的调蓄池。放空时间应按下式计算,式中,to。放空时间.h.h1。放空前调蓄池水深.m。h2,放空后调蓄池水深,m,At,t时刻调蓄池表面积,m2,h 调蓄池水深.m.3 采用水泵排空的调蓄池。放空时间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下游排水管渠或设施的受纳能力 m3。s。η。排放效率。一般取0。3、0,9,4,4 10、调蓄池溢流设施的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水力固定堰进水方式或没有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设施的调蓄池应设置溢流设施。2、溢流管道过流断面应大于进水管道过流断面、附属设施4,4,11,调蓄池应设置清淤冲洗 通风除臭.电气仪表等附属设施和检修通道。并应配备安全防护。检测维护设备和用品。4.4 12.调蓄池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周边条件 选择经济、可靠的冲洗水源.4、4 13,调蓄池冲洗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调蓄池池型设计 选用安全。环保。节能,操作方便的冲洗方式,宜采用水力自冲洗和设备冲洗等方式.可采用人工冲洗作为辅助手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水力自冲洗时.可采用连续沟槽自冲洗等方式、采用设备冲洗时.可采用门式自冲洗,水力翻斗冲洗 移动冲洗设备冲洗。水射器冲洗和潜水搅拌器冲洗等方式,2.矩形池宜采用门式自冲洗,水力翻斗冲洗。连续沟槽自冲洗,移动冲洗设备冲洗和水射器冲洗等方式,圆形池应结合底部结构设计、宜采用潜水搅拌器冲洗和径向门式自冲洗等方式,3,位于泵房下部的调蓄池 宜选用设备维护量低.控制简单 无须电力或机械驱动的冲洗方式 4,4,14。当采用封闭结构的调蓄池时 应设置送排风设施 设计通风换气次数应根据调蓄目的。进出水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极限浓度等因素合理确定,4,4、15.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调蓄池.其透气井或排风口应设置臭气收集和除臭设施,分流制排水系统中的调蓄池.位于居民区或重要地段的,其透气井或排风口宜设置臭气收集和除臭设施.4,4、16,调蓄池臭气应经处理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4。4 17。除臭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处理量宜按每小时处理调蓄池容积1倍,2倍的臭气体积考虑,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通风系统的换气次数确定。2。除臭工艺可采用离子法 植物提取液喷淋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3。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室外露天设置的风机,电动机等。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4.布置应紧凑 景观要求高时。应和周边景观相协调。5.排气筒应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其位置和高度应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执行、4、4.18,调蓄池的配电室.控制室和值班室等宜采用地上式,并应设有防淹措施.4,4。19 调蓄池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调蓄池自动化控制系统应根据调蓄池规模。工艺和运行管理要求等确定,宜采用,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 定期巡检.的控制模式 并应受上级排水系统调度和管理,2.与泵站合建的调蓄池控制模式、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应结合泵站统一考虑 3,大型调蓄池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宜为信息层.控制层和现场层三层结构,形式简单。设备数量少的调蓄池可为控制层和现场层二层结构,4,设备控制宜为远程控制.就地控制和机侧控制三种控制方式、较高优先级的控制可屏蔽较低优先级的控制 每一级控制均应设置低级别控制的选择开关。5,调蓄池应设置和上级调度系统联络的通信接口。4、4。20 调蓄池检测仪表的设置.应根据调蓄池功能、自动化程度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出水总管宜设置流量计量设施、2.集水池宜设置液位计、3 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可设置自动采样器.4.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调蓄池宜设置水质监测仪表,4、4,21.调蓄池内易形成和聚集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应设置固定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设备,且预留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孔、4.4、22.调蓄池可能出现可燃气体的区域,应采取防爆措施,4,4.23。调蓄池应设置人员检修通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应大于1100mm.倾角应小于40、每个梯段的踏步应小于18级 并应满足防腐和安全要求,2,应设置栏杆,地面应防滑,3,不应对调蓄池冲洗产生影响。4,应满足人工清除池底沉积物时的运渣要求 4,4。24 调蓄池应根据设备安装和检修要求,设置设备起吊孔,设备起吊孔尺寸应按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各边加300mm 起吊孔的盖板宜采取密封措施.4、4,25。调蓄池应采取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