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突出重点。防治结合,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第四条.市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采取有效措施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乡.镇 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辖区的实际。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村、居、民委员会积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条.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监督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大气污染防治职责情况。并根据工作任务目标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工作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 第六条,市,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市,县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一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煤炭市场 合理布局城市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 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和完善大气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二.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组织实施生产经营企业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对企业料堆场扬尘实施监督管理,三。供热管理部门负责调整集中供热资源,老旧小区集中供热改造。拆除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分散供热燃煤锅炉、提高市区,县城等建成区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率.四。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业实施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煤炭的经营场所和禁燃区内的煤炭经营场所进行取缔 与质量监督部门联合对本区域煤炭经营场所的煤炭质量实施监督管理。五 住房和城乡建设,公用事业,城市管理 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依照职责对工程施工扬尘,土壤扬尘、道路扬尘.料堆场扬尘实施监督管理。六,国土资源部门对石材开采和加工的扬尘防治.非法提供石材加工场所实施监督管理 七,城市管理部门对建成区内焚烧垃圾,露天烧烤实施监督管理,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对道路扬尘实施监督管理,八.公安。交通运输,商务.质量监督,市场监督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机动车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油气回收治理 油品质量等实施监督管理。九,安监和公安等部门对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实施监督管理.十、农业和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工作、十一 农业,林业等部门对农业生产。畜禽养殖造成的大气污染等实施监督管理、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对非禁燃区散烧原煤实施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垃圾,荒草和秸秆的收集,处置和禁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组织实施辖区内排放大气污染物非法摊点的取缔工作.第七条.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推行清洁生产 从源头防止和减少大气污染。如实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督。对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第八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普及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防治意识.村,居,民委员会,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配合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促进保护大气环境的社会风气形成。第九条、鼓励公民主动采取低碳,节俭。绿色的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积极参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活动 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综合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第十条,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 并向社会公布 对受理的举报事项应当及时依法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举报属实的、由有关部门给予奖励、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向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单位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