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七台河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七台河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9日 七台河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 1编制目的,1 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应急预案体系、1 5应急预案工作原则、2,事故风险描述。2。1,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2.2,2017年我市全年降水趋势,2。3.事故风险种类、2.4、发生的可能性,2,5、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2 5 1.宏伟镇京石泉泥石流。2.5。2 宏伟镇峻山村泥石流.2,5。3,宏伟镇双兴村泥石流、2、5,4.宏伟镇富山村泥石流,2.5,5、鹤大支线1。4km及0.9km处崩塌 葫芦头沟崩塌。2、5.6.新兴区长兴乡泥石流。2 5,7。茄子河区铁西乡铁西村泥石流、2。5,8,勃利县泥石流、地面塌陷 2,5,9,地面塌陷地质灾害,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3。加强领导。明确责任、4.预警及信息报告.4,1,预警.4 1.1,预警的条件 4,1。2、预警的方式.方法 4,1.3,信息发布程序.4 2,信息报告 4、2 1,信息接收与通报.4,2,2,信息上报,4、2.3,信息传递,5 应急响应.5 1、响应分级.5。2.响应程序 5,2,1。制定响应程序的目的。5.2、2。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5 3,处置措施.5。4。应急结束、6 信息公开.7。后期处置.8.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8,2,应急队伍保障、8.3,物资装备保障,8 4、其他保障,9,应急预案管理。9.1.应急预案培训、9、2 应急预案演练。9。3 应急预案修订,9、4,应急预案备案 9、5,应急预案实施、附件。附件1.应急人员分工及联系方式,附件2、应急组织机构成员联系方式,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切实做好2017年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 避免在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根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七台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上级部门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实际情况.以及灾害隐患点历年灾害情况 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凡在本市、区,县。乡范围内发生的因自然因素或人员活动引起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达到启动条件的,均适用本预案.1,4。应急预案体系。1,5,应急预案工作原则,1 统一指挥原则 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2、自救互救原则,险情发生初期,应积极组织抢险,避让,防止事态扩大,3,安全抢救原则、抢险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新的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次生事故、4.因地制宜.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工作原则。2。事故风险描述、2、1、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2016年全市没有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但在几次集中降雨过程中 宏伟镇局部地区,省308道209公里处、勃利县局部地区出现了泥石流迹象,但没有形成灾害.全市突发生性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多发生在6。8月份、同时。由于采煤导致的地面塌陷仍然严重.2。2,2017年我市全年降水趋势。据市气象部门提供预报资料。我市今年预测降水量比去年略少,平均每年正常降雨量是500mm左右.今年初步预测降雨量是400 450、mm左右、但不排除短时间强降雨。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如发生大于50mm,h的高强度降水。极易诱发洪涝、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予以高度重视。2,3.事故风险种类.根据我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以往发生地质灾害的记录、汛期地质灾害以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其次也存在小型崩塌,滑坡隐患,2,4、发生的可能性.东部丘陵山地是泥石流地质灾害防范区 防范范围为茄子河区宏伟镇.中心河乡.西部是新兴区长兴乡 该区域丘陵地区多有松散堆积物 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人为活动较强。汛期如遇有强降水或持续性降水,极易诱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地面塌陷防范区主要分布在七煤、集团,公司及地方煤矿开采范围内,塌陷深度不等,深者可达4米,积水成湖、浅者形成积水洼地 造成房屋开裂.坍塌,良田。公路被毁 汛期要加强防范、2,5、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期为6 9月份.根据七台河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的要求、确定我市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为,1、宏伟镇泥石流、2,铁西乡铁西村泥石流 3,勃利县九龙泥石流、4、煤矿采空区塌陷,5,大型矸石山泥石流、2,5 1 宏伟镇京石泉泥石流,位于茄子河区宏伟镇京石泉村 山坡坡度15 45.松散堆积物厚度约5米。近年连续发生小型泥石流,直接威胁居民安全,2,5,2,宏伟镇峻山村泥石流。位于宏伟镇峻山村.山坡坡度15.50、松散堆积物厚度约5m 2004年曾发生泥石流。直接影响安全,2.5、3.宏伟镇双兴村泥石流,位于双兴村村内,主要为残坡积物和风化玄武岩 每年汛期均有泥石流发生。现在正处于发展期。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寨和农田,2.5.4.宏伟镇富山村泥石流.主要为强风化堆积物 现在正处于形成期 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寨和农田。2,5,5,鹤大支线1、4km及0,9km处崩塌、葫芦头沟崩塌。崩塌堆积物曾淤满挡土墙、2、5。6.新兴区长兴乡泥石流。长兴乡柳毛河村是泥石流易发区。泥石流灾害均为小型稀性泥石流,多与水土侵蚀伴生 具有突发性 短暂性的特点 并表现为破面侵蚀和沟岸侵蚀的特征。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泥石流发生区内居民点分布、潜在危害较严重。2.5 7,茄子河区铁西乡铁西村泥石流.该滑坡体位于铁西村北山坡。隶属于林业局铁山林场管辖,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31、10.33、北纬45 43。43。山体坡度在40度以上。南北向长约70米.东西向宽约40米。滑坡体方量约4500立方米、上下缘高差50米,呈明显圈椅状、上缘裂缝3处 最宽裂缝8厘米,与原山体落差10厘米 可见深度0、8米,通过观察山体东部取土采石区域。山体岩层为顺坡岩层,滑坡体主要物质组成为松散土层,碎石土、厚度约1、5米.抗剪强度较低、该滑坡主要危害。如发生滑坡危害山脚下8户房舍、伤害人畜,毁坏道路 甚至威胁南部几十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2.5 8。勃利县泥石流。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勃利县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永恒乡河口村。杏树乡兴隆村 吉兴乡,大四站幸福村,小五站镇新民村七队等泥石流易发区 泥石流灾害均为小型稀性泥石流 多与水土侵蚀伴生、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的特点,并表现为破面侵蚀和沟岸侵蚀的特征,勃利县发生泥石流的沟谷流域面积.2,5km。堆积物厚度小于0,5m 据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 泥石流共冲毁耕地6亩.直接经济损失合计3,4万元。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泥石流发生区内居民点分布 潜在危害较严重,2、5,9。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勃利县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青山乡 青龙山矿区、小五站镇 大六矿区。等煤炭开采区.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成立七台河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国华.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王、戈 龙煤集团七台河市分公司总工程师.刘志勇,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宋利佳,市水务局局长。成、员、张歆东 市财政局局长、富.鹏 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姜爱国。市公安局副局长,孔繁艳,市气象局局长 朱德勇。市卫计委副调研员、高若臣,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曹国斌,市民政局副调研员,李明勃,市住建局副局长。闫文昌,市安监局副局长。王振林 市林业局副局长,周德辉、勃利县政府副县长,姜、明。茄子河区政府副区长 陈 秋、新兴区政府副区长,尹训河、桃山区政府副区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日常工作,主任,刘志勇 兼,3.3,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各级政府,七煤.集团、公司和市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对防治地质灾害 保护地质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 35号.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及七煤 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切实落实和完善领导责任制,明确领导,单位.岗位及个人责任,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落实工作的监督检查.勃利县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明确重点,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好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 预警及信息报告,4。1,预警,4、1.1,预警的条件 进入预警状态后 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发布预警公告,2,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3,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立即组织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4,针对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封闭 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5.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 后备队伍确保应急物资充分有效和其他保障工作畅通.4、1、2.预警的方式。方法.按照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严重性 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 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该应急预案执行,明确信息报告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 按照灾害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 决定并宣布有关部门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发布二级 三级警报 宣布进入预警期后 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灾情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启动相应应急预案.2.责任有关单位 监测点和负责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3 组织有关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 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级别 4.定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5 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灾害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2、调集应急救援所需要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3。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保交通 通信,供水.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4 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灾害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 发布预警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4,1.3,信息发布程序、信息的发布程序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将事故发展和处理情况。定期通知应急信息报道组 信息报道组负责灾害险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灾害险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 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 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4、2、信息报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信息报告程序内容包括,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 如电话.微信 短信 警报器等,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络方式.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4,2,1。信息接收与通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和国办发,2001。35号文件要求、建立地质灾害的险情、灾情速报及汛期值班制度、如遇突发性地质灾害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奔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要求,予以上报.因违反规定 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领导责任 市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 0464。8297714,白天,8228113,夜晚、0464、8297710.传真、4,2。2 信息上报,若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后 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时,应坚持实事求是 及时准确 公开透明的原则、应清楚叙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主要的引发因素及发展趋势等 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应包括人员伤亡和失踪人数 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灾害发生后、在明确灾害伤害情况,损失情况等详细情况后 要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速报上级主管部门,4,2,3,信息传递。值班工作人员在接到任何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 应立即向七台河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相关领导汇报、并拟写灾情报告。经带班领导审批后,方可发送至市应急办和国土资源局应急办。发送电子邮件或传真后 再次致电核实。确保上级部门收到灾情邮件、短信或传真、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按照地质灾害灾情的可控性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级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级响应、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灾情事故,2 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灾情事故,3。超出省 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地质灾害事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级响应.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灾害事故 2,超出市,区、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灾害事故 3。省,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地质灾害事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级响应,1。造成3人以上 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财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灾害事故。2.超出区 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灾害事故,3 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地质灾害事故灾难,4。市.区、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灾害事故,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级响应 5,2.响应程序。根据灾害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5.2,1,制定响应程序的目的、为了预防或减少潜在的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对可能出现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隐患.进行预防和控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危害的紧急情况做出积极准备和响应、以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5,2 2,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根据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实际情况,确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范围、调拨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设备设施.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组员由各分局,所、队负责人组成.当事故或紧急灾害发生后.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各分局 所。队 汛期要做好巡查,排查工作.对灾害隐患点附近居民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发生紧急事故后的应急措施教育等,5 3,处置措施。发生特别重大地质灾害性事故灾难,启动 级应急响应 在省政府安委办或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和指导下。市政府组织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或国土资源局应急指挥部 组织。指挥、协调.调度全市应急力量和资源.统一实施应急处置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处置。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或市有关主管部门及时向省安委办或省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启动,级应急响应,由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或其他有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调度本市有关应急力量和资源,统一实施应急处置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处置、发生较大地质灾害事故.启动.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区。县政府。市应急联动中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或其他有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 协调,调度有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处置。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启动、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区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超出其应急处置能力时 及时上报请求救援,5,4、应急结束.出现地质灾害事故应急结束后、灾害点现场灾情得以控制,相关的技术专家对灾害隐患点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发育.发生规律进行终合分析后,现场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2,需向灾害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材料,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6 信息公开,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各种常规信息。现场信息、监测数据及结果.专家分析评估意见.控制处置措施及意见,灾情情况控制效果及结果等各种信息经现场指挥部审查后、由专门信息报送组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以快报方式及时报告总指挥部 总指挥部设立信息分析组、进行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后 形成概要文字材料.报总指挥部领导、总指挥部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市政府、通报相关部门 各相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 总指挥部的总体工作部署 处理安排意见和指令。由专门工作人员迅速以电话、传真 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现场指挥部下达 要正确引导舆论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加强网上信息发布的管理和引导.安定人心。7、后期处置.灾害险情过后 就要组织有关人员对灾害险情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对参加地质灾害险情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在灾害险情中预防。报告 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因预防控制灾情受到经济损失的。应按照国家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按程序进行补偿 对参加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 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 致残。死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抚恤,8,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地质灾害防控指挥部门应将电台.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纳入应急防范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传真.通信频率等予以优先待遇,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情传送网络畅通 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情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8。2 应急队伍保障、要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处理预备队伍 预备队伍由公安,交通,卫生 武警等部门的人员以及地质灾害方面专家组成.相对固定.具体做好灾情出现后的交通。安全 现场急救和评估等灾情处理工作,8.3,物资装备保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按照计划建立紧急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一定的交通.及通信等应急物资,8、4,其他保障、市财政部门应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在保证救援应急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灾害险情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相关部门应积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灾害险情应急处理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紧急物资的调运 保障救援车辆安全通行.卫生部门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出现灾害险情时、要保障应急救援车辆.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公安部门.武警部队要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险情区的封锁工作。做好灾害隐患区的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要建立汛期地质灾害专家技术组,负责灾害险情的评估以及研究制定发生次生。衍生灾害时的对策和方法、参与救援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9,应急预案管理,9.1,应急预案培训.组织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应急中的防灾 减灾 救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组织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 世界急救日.全国科普日。全国地球日 和 6,25土地日.等活动,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社区减灾活动、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组织开展对地方政府分管负责人,灾害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救灾队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 9、2 应急预案演练、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区 乡政府 村委会人员及灾害点附近居民共同参加演练。事先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演练后、要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9、3.应急预案修订,应急管理是政府管理工作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做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应急处置职能是政府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旨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按照,应急办法,规定、我局将对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预案每3年进行1次修改。并报送市应急办进行审核.实现可持续改进,9。4.应急预案备案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已上报市政府及市应急办报备,9,5、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我市汛期一般为6 9月.为此本应急预案实施的时间为6 9月汛期来临时.本预案由七台河市国土局负责制定与解释,附件、1,应急人员分工及联系方式.应急相关电话,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0464、8297714,白天,8228113、夜晚,0464、8297710。传真.2.应急组织机构成员联系方式、应急组织机构成员联系方式 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刘国华,市政府副市长 13804873251,王、戈.龙煤集团七市分公司总工程师 13946520277 刘志勇,市国土资源局局长.13903670163,宋利佳.市水务局局长。13846473012。张歆东.市财政局局长,18724642111,富,鹏 市教育局副调研员、13846479106 姜爱国,市公安局副局长、13904672913 孔繁艳,市气象局局长,18346467777、朱德勇。市卫计委副调研员,14745676349。高若臣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18646441705,曹国斌,市民政局副调研员,17057593333。李明勃,市住建局副局长,15326512999、闫文昌、市安监局副局长、13339328661.王振林.市林业局副局长。13946590010,周德辉。勃利县政府副县长,15804659999,姜 明.茄子河区政府副区长,13946555334、陈,秋.新兴区政府副区长.13314642555 尹讯河、桃山区政府副区长 1394558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