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电声性能指标3.3 1,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等有关厅堂。场馆的声学特性指标,考虑到公共广播系统的覆盖范围、声学环境 器材设备.投资和用户需求等方面同厅堂 场馆扩声系统有许多差异.从而作出了有别于它们的规定,1。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指标的核心。是保证音量足够和扩声清楚.即重放语声的可懂度足够高,2,所谓音量足够是相对于背景噪声而言 通常信噪比须达到12dB,15dB.但如果仅仅对信噪比作出规定而不规范系统的应备声压级,则将难以操作,因为广播服务区的环境噪声是会随时变化的、不能简单地以测量作业时段的情况作为根据.3、公共广播系统主要是语声广播、对动态范围的要求不高 为节约资塬和尽可能减少对听众的听力损害 尽可能减少对广播服务区外的干扰 应备声压级指标比厅堂扩声系统的最高声压级指标低很多是合理的 4、音量足够是播音清楚和重放语声清晰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为了便于操作.本规范引用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 作为公共广播系统重放语声可懂度的客观指标、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EC近年推荐的一项新的方法 能较准确地考核扩声系统,含公共广播系统。的语音质量.而没有采用主观音质评价的方法。是由于用它进行评价时,既费时又费事,难以在公共广播系统中广泛应用,5,公共广播系统使用的广播扬声器数量通常较多、而且同一个广播服务区可能覆盖不同的环境,因而不一定方便使用均衡器。同时。广播扬声器的价格水平和性能也低于同档次的专业扬声器系统,因此、系统的传输频率特性同专业厅堂。场馆相比,适当放宽了要求,6,规范漏出声衰减。主要是为了引导设计者尽可能把电声功率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广播服务区内、减少对服务区外的干扰,7,在保证具有一定的应备声压级和语言可懂度的前提下.声场均匀度以及传输频率特性对于室外广播服务区来说已不十分重要。相反 对于同一个广播服务区 尤其是室外.的不同地段。背景噪声可能有很大差异.因此对这些不同地段提供不同的广播声压级而不是均匀的声压级是合理的,3.3。2、室内重放声的质量同相关建筑物的建筑声学特性密切相关,所以有必要予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