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基与基础抗震3,2,1,本条明确天然地基抗震验算的原则要求 地基抗震验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效应组合和抗力如何取值是验算正确与否的关键,因此。对天然地基抗震验算的效应和抗力取值作出强制性要求是必要的,实施与检查控制。1 实施、1.抗震承载力是在静力设计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上进行调整的。而静力设计的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地基基础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因此,不可先做抗震调整后再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2,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一般采用,拟静力法,即将施加于基础上的地震作用当作静力。然后验算这种条件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天然地基抗震验算公式与静载验算相同、平均压力和最大压力的计算均应取标准组合、3.基础构件的验算、包括天然地基的基础高度,桩基承台,桩身等 仍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进行构件的抗震截面验算 基础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7屈应根据受力状态的不同确定 4、地基基础的有关设计参数应与勘察成果相符、基础选型应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协调 2,检查、检查地基验算,查看计算书中的分项系数和承载力特征值.3.2 2,本条明确液化判别要求和处理原则,地震时由于砂性土,包括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液化而导致建筑或工程破坏的事例很多.因此,应对砂土液化问题充分重视 作为强制性要求,本条较全面地规定了减少地基液化危害的对策.首先,液化判别的范围是除6度设防外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土层,其次,一旦属于液化土,应确定地基的液化等级 最后,根据液化等级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处理和对上部结构采取加强整体性的相应措施等.实施与检查控制,1。实施。1 凡初判法认定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不能再用标准贯入法判别,否则可能出现混乱。用于液化判别的黏粒含量。因沿用20世纪70年代的试验数据 需要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规定换算。2。液化判别的标准贯入数据.每个土层至少应有6个、深基础和桩基的液化判别深度应为20m 3.计算地基液化指数时。需对每个钻孔逐一计算。然后对整个地基综合评价。4,采取抗液化工程措施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液化的可能危害程度区别对待。尽量减少工程量,对基础和上部结构的综合治理、可同时采用多项措施.对较平坦均匀场地的土层,液化的危害主要是不均匀沉陷和开裂 对倾斜场地.土层液化的后果往往是大面积土体滑动导致建筑破坏,二者危害的性质不同.抗液化措施也不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016年版,仅对故河道等倾斜场地的液化侧向扩展和液化流滑提出处理措施,5.液化判别,液化等级不按抗震设防类别区分 但同样的液化等级 不同设防类别的建筑有不同的抗液化措施,因此。乙类建筑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并确定液化等级。再相应采取抗液化措施,6,震害资料表明,6度时,液化对房屋建筑的震害比较轻微、因此.6度设防的一般建筑不考虑液化影响,仅对不均匀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考虑液化影响.甲类建筑则需要专门研究 2、检查.检查液化判别。查看勘察报告的液化判别依据 液化指数和处理措施,3.2.3,本条明确液化桩基的构造要求 桩基理论分析已经证明、地震作用下的桩基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最易受到剪,弯损害、但在采用m法的桩身内力计算方法中却无法反映。目前除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桩身受力情况外,还没有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保证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本条的要点在于保证软土或液化土层附近桩身的抗弯和抗剪能力,是保证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基安全的关键 实施与检查控制。1,实施,液化土中桩基超过液化深度的配筋范围、按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时对桩端伸入稳定土层的最小长度采用 2。检查,检查桩基配筋,查看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和配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