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除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演出给予补助外.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不得资助,赞助或者变相资助 赞助营业性演出。不得用公款购买营业性演出门票用于个人消费、第三十四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 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和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 应当进行实地检查,对其他营业性演出 应当进行实地抽样检查.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文化执法机构的作用、并可以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对营业性演出进行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采取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并保证随时有人接听,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接到社会义务监督员的报告或者公众的举报,应当作出记录,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并自处理完毕之日起7日内公布结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义务监督员应当给予表彰、公众举报经调查核实的.应当对举报人给予奖励,第三十六条 公安部门对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批准的营业性演出、应当在演出举办前对营业性演出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地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在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允许进行营业性演出,公安部门可以对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的观众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发现观众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禁止行为的、在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允许其进入。公安部门可以组织警力协助演出举办单位维持营业性演出现场秩序 第三十七条,公安部门接到观众达到核准数量仍有观众等待入场或者演出秩序混乱的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第三十八条.承担现场管理检查任务的公安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应当出示值勤证件、第三十九条。文化主管部门依法对营业性演出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第四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向演出举办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索取演出门票,第四十一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在农村。工矿企业进行演出以及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或者优惠演出表现突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应当给予表彰,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宣传,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对适合在农村、工矿企业演出的节目,可以在依法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后。提供给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在农村,工矿企业演出时使用.文化主管部门实施文艺评奖,应当适当考虑参评对象在农村 工矿企业的演出场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农村。工矿企业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给予支持。第四十二条 演出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指导,监督会员的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