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市场环境。第十九条。国家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统一企业登记业务规范,统一数据标准和平台服务接口 采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进行登记管理、国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 依法采取直接取消审批 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分类管理。为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提供便利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领域外 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简化企业从申请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办理的手续。在国家规定的企业开办时限内,各地区应当确定并公开具体办理时间.企业申请办理住所等相关变更登记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办理 不得限制.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企业迁移后其持有的有效许可证件不再重复办理 第二十条.国家持续放宽市场准入 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第二十一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有效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二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 性别等歧视。促进人力资源有序社会性流动和合理配置,第二十三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政策措施 强化创新服务,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创新空间 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等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第二十四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第二十五条 设立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涉企保证金,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经国务院批准,对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保证金以及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目录清单之外的前述收费和保证金一律不得执行 推广以金融机构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第二十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完善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其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并合理增加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授信中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不得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 不得违规向服务对象收取不合理费用。商业银行应当向社会公开开设企业账户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办理时限、第二十七条.国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依法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第二十八条 供水。供电 供气,供热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 资费标准等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 不得强迫市场主体接受不合理的服务条件。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各地区应当优化报装流程.在国家规定的报装办理时限内确定并公开具体办理时间。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用企事业单位运营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九条.行业协会商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反映行业诉求 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市场拓展 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服务,国家依法严格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 评比,认证等行为、第三十条 国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维护信用信息安全。严格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第三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因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改变政策承诺。合同约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依法对市场主体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第三十二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得违约拖欠市场主体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大型企业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拖欠市场主体账款的清理力度、并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等措施。建立防范和治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拖欠市场主体账款的长效机制,第三十三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化市场主体注销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注销成本.对设立后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无债权债务的市场主体 可以按照简易程序办理注销、对有债权债务的市场主体 在债权债务依法解决后及时办理注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建立企业破产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破产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