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 第五十条.国家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根据城市规划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国家采取财政 税收,政府采购等措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限制高油耗。高排放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展,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提前执行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阶段排放限值,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设置,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禁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五十二条。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予以配合。第五十三条 在用机动车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规定。由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定期对其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驶 未经检验合格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 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第五十四条,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排放检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五十五条 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其生产 进口机动车车型的排放检验信息。污染控制技术信息和有关维修技术信息,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在用机动车进行维修 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禁止机动车所有人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禁止机动车维修单位提供该类维修服务 禁止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第五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五十七条,国家倡导环保驾驶 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第五十八条.国家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生产。进口企业获知机动车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属于设计,生产缺陷或者不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的,应当召回、未召回的.由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第五十九条、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第六十条,在用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的 应当进行维修。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 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应当强制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将机动车交售给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拆解。销毁等处理、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排放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第六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第六十二条,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发动机及有关设备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船舶方可运营,第六十三条,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普通柴油,远洋船舶靠港后应当使用符合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的船舶用燃油。新建码头应当规划 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已建成的码头应当逐步实施岸基供电设施改造.船舶靠港后应当优先使用岸电,第六十四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在沿海海域划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相关排放要求,第六十五条,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禁止向汽车和摩托车销售普通柴油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用燃料。禁止向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销售渣油和重油。第六十六条,发动机油 氮氧化物还原剂,燃料和润滑油添加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有害物质含量和其他大气环境保护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不得损害机动车船污染控制装置效果和耐久性 不得增加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第六十七条,国家积极推进民用航空器的大气污染防治、鼓励在设计 生产 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民用航空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适航标准中的有关发动机排出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