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污染天气应对,第九十三条。国家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统一预警分级标准,可能发生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当及时向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第九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省,自治区 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第九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建立会商机制、进行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依据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 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预警等级并及时发出预警、预警等级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后.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电视,广播 网络.短信等途径告知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指导公众出行和调整其他相关社会活动,第九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需要可以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烧烤.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应急措施。应急响应结束后、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开展应急预案实施情况的评估,适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第九十七条,发生造成大气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