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地沙化的预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土地沙化 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沙化土地。包括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确定 第三条,防沙治沙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 分步实施,坚持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三、保护和恢复植被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结合.四。遵循生态规律。依靠科技进步,五 改善生态环境与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六,国家支持与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 鼓励单位、个人承包防治。七。保障防沙治沙者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国务院和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沙治沙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和支持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保护和改善本行政区域的生态质量、国家在沙化土地所在地区 建立政府行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第五条 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国务院林业。农业。水利、土地、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职责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所属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沙治沙工作,第六条.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防止该土地沙化的义务,使用已经沙化的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有治理该沙化土地的义务,第七条 国家支持防沙治沙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发挥科研部门,机构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作用,培养防沙治沙专门技术人员 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学技术水平。国家支持开展防沙治沙的国际合作,第八条,在防沙治沙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保护和改善生态质量作出突出贡献的 应当给予重奖.第九条.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沙治沙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沙治沙意识 提高公民防沙治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