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进出境货物.第二十三条。进口货物自进境起到办结海关手续止,出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自进境起到出境止、应当接受海关监管,第二十四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交验进出口许可证件和有关单证 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 没有进出口许可证件的,不予放行,具体处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日内.出口货物的发货人除海关特准的外应当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二十四小时以前,向海关申报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超过前款规定期限向海关申报的 由海关征收滞报金 第二十五条。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申报手续。应当采用纸质报关单和电子数据报关单的形式,第二十六条,海关接受申报后 报关单证及其内容不得修改或者撤销。但符合海关规定情形的除外,第二十七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经海关同意、可以在申报前查看货物或者提取货样、需要依法检疫的货物.应当在检疫合格后提取货样 第二十八条 进出口货物应当接受海关查验 海关查验货物时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到场.并负责搬移货物,开拆和重封货物的包装.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径行开验.复验或者提取货样.海关在特殊情况下对进出口货物予以免验、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制定。第二十九条,除海关特准的外.进出口货物在收发货人缴清税款或者提供担保后,由海关签印放行,第三十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超过三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其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所得价款在扣除运输。装卸。储存等费用和税款后,尚有余款的。自货物依法变卖之日起一年内 经收货人申请,予以发还,其中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应当提交许可证件而不能提供的,不予发还,逾期无人申请或者不予发还的,上缴国库.确属误卸或者溢卸的进境货物.经海关审定,由原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货物的收发货人自该运输工具卸货之日起三个月内 办理退运或者进口手续.必要时,经海关批准。可以延期三个月,逾期未办手续的 由海关按前款规定处理 前两款所列货物不宜长期保存的。海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处理。收货人或者货物所有人声明放弃的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所得价款在扣除运输.装卸、储存等费用后 上缴国库。第三十一条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 国务院或者海关总署规定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应当在六个月内复运出境或者复运进境,需要延长复运出境或者复运进境期限的。应当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办理延期手续、第三十二条 经营保税货物的储存、加工 装配,展示.运输,寄售业务和经营免税商店。应当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注册手续 保税货物的转让。转移以及进出保税场所 应当向海关办理有关手续,接受海关监管和查验,第三十三条 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应当按照海关总署的规定向海关备案。加工贸易制成品单位耗料量由海关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加工贸易制成品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复出口,其中使用的进口料件 属于国家规定准予保税的 应当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属于先征收税款的.依法向海关办理退税手续,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制成品内销的.海关对保税的进口料件依法征税。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第三十四条。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监管,第三十五条,进口货物应当由收货人在货物的进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出口货物应当由发货人在货物的出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经收发货人申请.海关同意、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指运地。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启运地办理海关手续,上述货物的转关运输,应当符合海关监管要求,必要时,海关可以派员押运.经电缆。管道或者其他特殊方式输送进出境的货物、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向指定的海关申报和办理海关手续,第三十六条 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进境地海关如实申报 并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运输出境.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查验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 第三十七条。海关监管货物 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更换标记、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 海关加施的封志.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或者损毁。人民法院判决 裁定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决定处理海关监管货物的,应当责令当事人办结海关手续 第三十八条,经营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业务的企业 应当经海关注册。并按照海关规定,办理收存 交付手续,在海关监管区外存放海关监管货物、应当经海关同意,并接受海关监管。违反前两款规定或者在保管海关监管货物期间造成海关监管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除不可抗力外、对海关监管货物负有保管义务的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和法律责任、第三十九条,进出境集装箱的监管办法,打捞进出境货物和沉船的监管办法 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办法。以及本法未具体列明的其他进出境货物的监管办法,由海关总署或者由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第四十条、国家对进出境货物.物品有禁止性或者限制性规定的,海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规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作出的规定实施监管.具体监管办法由海关总署制定 第四十一条。进出口货物的原产地按照国家有关原产地规则的规定确定。第四十二条、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按照国家有关商品归类的规定确定.海关可以要求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提供确定商品归类所需的有关资料、必要时、海关可以组织化验.检验。并将海关认定的化验 检验结果作为商品归类的依据。第四十三条.海关可以根据对外贸易经营者提出的书面申请、对拟作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预先作出商品归类等行政裁定,进口或者出口相同货物,应当适用相同的商品归类行政裁定、海关对所作出的商品归类等行政裁定 应当予以公布 第四十四条。海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与进出境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需要向海关申报知识产权状况的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及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有关知识产权状况、并提交合法使用有关知识产权的证明文件.第四十五条,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三年内或者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限内及其后的三年内,海关可以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的会计帐簿、会计凭证.报关单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和有关进出口货物实施稽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