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认证第十六条,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行产品 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第十七条,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从事认证活动,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属于认证新领域,前款规定的部门尚未制定认证规则的,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八条,任何法人.组织和个人可以自愿委托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进行产品 服务 管理体系认证。第十九条.认证机构不得以委托人未参加认证咨询或者认证培训等为理由。拒绝提供本认证机构业务范围内的认证服务,也不得向委托人提出与认证活动无关的要求或者限制条件 第二十条,认证机构应当公开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第二十一条,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机构 实验室从事认证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检测活动。应当完成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确保认证。检查,检测的完整。客观.真实.不得增加,减少 遗漏程序,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应当对认证,检查,检测过程作出完整记录 归档留存 第二十二条 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作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的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后。由认证机构负责人签署,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对认证结果负责。第二十三条 认证结论为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及时向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第二十四条.获得认证证书的,应当在认证范围内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不得利用产品,服务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 误导公众认为其管理体系已通过认证,也不得利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 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产品 服务已通过认证,第二十五条。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标志、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志的式样。文字和名称,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与国家推行的认证标志相同或者近似.不得妨碍社会管理。不得有损社会道德风尚、第二十六条.认证机构应当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 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认证的产品、服务 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其使用直至撤销认证证书,并予公布、第二十七条 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者健康 保护环境.国家规定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的,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第二十八条。国家对必须经过认证的产品 统一产品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 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的产品目录 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发布、并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第二十九条、列入目录的产品.必须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列入目录产品的认证标志,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第三十条,列入目录的产品,涉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的,应当在进出口商品检验时简化检验手续。第三十一条。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从事列入目录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实验室、以下简称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应当是长期从事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且已经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认可.具备从事相关认证活动能力的机构,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从事列入目录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确保在每一列入目录产品领域至少指定两家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机构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前款规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应当事先公布有关信息.并组织在相关领域公认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符合前款规定要求的认证机构 实验室进行评审、经评审并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按照资源合理利用、公平竞争和便利。有效的原则,在公布的时间内作出决定.第三十二条、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名录及指定的业务范围,未经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不得从事列入目录产品的认证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检测活动,第三十三条,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口商,均可自行委托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第三十四条,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应当在指定业务范围内 为委托人提供方便、及时的认证,检查。检测服务。不得拖延 不得歧视、刁难委托人,不得牟取不当利益、指定的认证机构不得向其他机构转让指定的认证业务。第三十五条,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开展国际互认活动、应当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经授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外签署的国际互认协议框架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