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馆藏文物第二十八条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馆藏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档案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出入库,注销和统计制度 保养、修复和复制制度,第二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报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报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一级文物藏品档案,报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条、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借用馆藏文物,借用人应当对借用的馆藏文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借用的馆藏文物的灭失,损坏风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由借用该馆藏文物的文物收藏单位承担,第三十一条,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未依照文物保护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建立馆藏文物档案并将馆藏文物档案报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不得交换,借用馆藏文物.第三十二条 修复 复制、拓印馆藏二级文物和馆藏三级文物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修复、复制 拓印馆藏一级文物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三十三条、从事馆藏文物修复、复制,拓印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 有从事馆藏文物修复,复制、拓印所需的场所和技术设备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十四条,从事馆藏文物修复,复制。拓印 应当向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 发给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第三十五条、为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拍摄馆藏文物的、应当征得文物收藏单位同意.并签署拍摄协议。明确文物保护措施和责任、文物收藏单位应当自拍摄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将拍摄情况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第三十六条,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收藏单位的报告后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第三十七条、国家机关和国有的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国有文物的 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建立文物藏品档案制度、并将文物藏品档案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 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的保养,修复等管理制度.确保文物安全.三,文物藏品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