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 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评估与考核等活动.本条例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必要时可派出工作组.中央直属驻粤有关单位应当依照法定职责,根据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的要求.予以配合和支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配合和支持、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相关部门 驻地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央直属驻粤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按类别组织 协调和指挥同类别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接受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建设,省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当设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立健全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第六条、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根据需要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的预备费应当优先保证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等开展公共安全技术理论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促进应急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