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保障措施、第五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保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县级人民政府每年新增加的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第五十七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省人民政府统筹落实、省,市州.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原则共同负担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第五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足额编制义务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并不得将上级政府安排的各项义务教育经费和所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扣减或者抵顶正常的年度财政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省.市.州人民政府编制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时、应当向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财力薄弱的县。市,区、倾斜、加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县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纳入同级财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安排不低于5.的比例和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重点用于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等。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确保国家和省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各项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且不包含教师工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得负债建设。第六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义务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经费、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义务教育经费应当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按照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校实际接收人数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接受政府委托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并在学校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 教师培训等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第六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统计公告制度。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第六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的有机统一.第六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立健全教育执法监督队伍,落实教育执法监督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 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