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公共空间4。2。1.设有公共走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走廊净宽不应小于1。20m,净高不应低于2,10m、2,设置封闭外廊时.应设置可开启的窗扇 4 2、2、公共楼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高度不超过18m时 公共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建筑高度超过18m时 公共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 10m。2.公共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 175m 且同一个楼梯梯段踏步的宽度,高度均应一致、每个梯段的首步和末步踏步应设明显标志 3,楼梯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 90m 当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 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4,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坠落和儿童攀登的措施.4、2 3、电梯井道及电梯机房,水泵机房、冷冻机房等产生噪声或振动的房间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4 2。4 新建住宅建筑电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入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且轿厢深度不应小于1,40m 宽度不应小于1.10m,呼叫按钮的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为0。85,1 10m,2。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 或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m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3、入户层为十二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33m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2台电梯.且其中至少应有1台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至少应有1台为消防电梯.4。可容纳担架电梯采用宽轿厢时.轿厢长边尺寸不应小于1、60m 轿厢短边尺寸不应小于1.50m.采用深轿厢时,轿厢宽度不应小于1,10m。轿厢深度不应小于2 10m、可容纳担架电梯的电梯轿厢门净宽不应小于0,90m,4,2 5.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不应降低结构安全性和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加装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320kg,轿厢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4、2.6,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且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井壁上除开设电梯门洞、检修门洞和通气孔洞外 不应开设其他洞口,4.2.7.公共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处无障碍公共出入口。2.公共出入口的外门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10m.3,除平坡出入口外 公共出入口在门完全开启的状态下 平台的净深度。从门扇开启时的最远点至平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4、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 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坠物伤害的安全措施.公共出入口上方设置雨篷时,雨篷的宽度不应小于门洞的宽度,雨篷的深度不应小于门扇开启时的最大深度且不应小于1m 5、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45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防护设施.且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10m。4,2.8 外廊.室内回廊 内天井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防护栏杆、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0m.其中上人屋面临空处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20m。2 栏杆应有防止攀登和物品坠落的措施.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4。2.9、公共走廊。公共楼梯,电梯厅.公共出入口等处的地面应采用防滑铺装,地面静摩擦系数,COF。不应小于0 5,4.2 10、下列设施应设置在住宅建筑共用空间内.1、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屋面雨水立管,设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供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公共管道。2.公共管道阀门。必须设在套内的燃气引入管阀门除外.电气设备及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套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3,室内供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 4 2。11。住宅建筑应配套设置信报箱、4 2,12、住宅建筑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严密封堵、住宅建筑不应设置垃圾道,4,2。13、当设置分体式空调或预留安装位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为室外机的安装和维护设置安全且方便操作的可上人平台或空间,2 室外机应采用坐式安装方式,且室外机底座应与专用平台板.架,连接牢固、并应采取防止坠落的措施 专用平台板。架、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牢固,3 室外机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室外机位的格栅不应妨碍空调有效散热 4.2 14、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光伏系统时.应统一规划 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且太阳能热水系统 光伏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牢固。2,应采取防水。密封和排水构造措施,3,不应破坏住宅建筑防水层及附属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