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应急与守护管理13.1,应急管理13.1。1。作业者和承包者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作业者和承包者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处理.并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落实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13,1,2。作业者和承包者应当根据相关标准 结合本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根据作业情况、海洋环境条件,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以及应急资源的变化.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应急预案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做出结论,13、1。3。作业者和承包者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前、根据以下不同环境条件和作业活动情况.通过风险评估 识别各类潜在生产安全事故及其险情。根据自身特点开展重大事故情景构建工作。石油天然气开采海区的自然环境。勘探 开发和生产的不同作业阶段,自救能力。陆岸基地的应急救援力量及其他可用的救援力量、13 1,4.作业者和承包者应建立应急预案。覆盖包括并不限于井喷失控.火灾与爆炸。平台遇险、直升机失事.船舶遇险、放射性物品遗散,潜水作业事故,人员重伤,死亡,失踪及暴发性传染病、中毒,自然灾害以及台风和热带风暴等紧急情况.13。1。5 每个海洋石油生产或作业设施的应急预案包括主件和附件两个部分内容,主件部分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生产或作业设施名称 作业海区,编写者和编写日期。生产或作业设施的应急组织机构 指挥系统 医疗机构及各级应急岗位人员职责,生产或作业设施上所具有的通讯设备类型,能力以及应急通讯频率,与公司机构一级综合预案衔接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故或者险情的措施和联络报告程序、与公司机构一级综合预案衔接的联络应急工作联系程序图或者网络图。应急组织,上级主管部门和负责人通讯录,包括通讯地址.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等。应急演练内容,频次和要求、附件部分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生产或作业设施的主要基础数据.生产或作业设施所处自然环境的描述.包括 作业海区的气象资料 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如台风。风暴潮等。作业海区的海洋水文资料,水深,水温 海流的速度和方向、浪高等 生产或作业设施与陆岸基地、附近港口码头及海区其他设施的位置简图。各种应急搜救设备及材料 包括应急物质,设备及应急材料的名称 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地点等情况,生产或作业设施配备的气象海况测定装置的规格和型号.其他有关资料,13.1,6,作业者和承包者现场组织海上作业人员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期限不超过下列时间间隔的要求、消防演习,每个月一次,弃平台演习。每个月一次,井控演习,每个月一次,人员落水救助演习。每季度一次,硫化氢演习、钻遇含硫化氢地层前和对含硫化氢油气井进行试油或者修井作业前 应组织一次防硫化氢演习,对含硫化氢油气井进行正常钻井.试油或者修井作业 每隔7d组织一次演习、含硫化氢油气井正常生产时 每个月组织一次演习 不含硫化氢的。每半年组织一次,各类应急演练的记录文件保存1年、13 1,7,作业者和承包者应制定海洋石油设施防台风或风暴潮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台风极端环境的撤离要求.严格执行以下规定.海洋石油设施应制定防台风或风暴潮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台风或风暴潮应急机构与相关人员职责,全面了解周边施救应急资源。多单位联合作业时,各单位都要制定各自的防台风或风暴潮计划,并纳入现场作业总体应急预案中,并听从联合作业应急总指挥的指令 根据台风实际情况划分警戒区,根据不同开采作业活动安全处置与撤离要求.计算出安全处置和撤离所需的时间。制定各警戒区的作业和撤离计划,13 1 8,作业者和承包者应制定防冰要求.主要为.在冰期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的设施、船舶应具有相适应的抗冰能力,建立健全防冰应急机构与相关人员职责,全面了解周边施救应急资源 应及时接收海冰预报,监测现场海冰情况,制定防冰措施、安排破冰船在设施、船舶周边破冰或值班。在海冰将超过或已经超过设施,船舶的设计抗冰能力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海上设施.船舶应保持与守护船.陆地应急值班室的通信畅通.冰期时.应对重要工艺管线与海底长输油气管道管线进行巡查.并对设施,船舶周边的冰情做重点监测.井口设备应有防冻和保温措施,未使用的管线应排空液体或进行保温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