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地下水和库内水位监测8.3.1,坝体浸润线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浸润线监测可通过布设在坝坡上的滤水管井水位进行观测、2、观测井宜沿垂直坝轴线方向的剖面布置 对于沟谷型坝,宜布置3条观测剖面。短坝可于沟谷中心布设1条观测剖面,平地筑坝 可区别不同坝段,分别选择代表性剖面布设观测井、3 观测剖面应自初期坝坝趾至堆积坝坝顶,并随堆积坝加高而向上延伸。渗流水对坝外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地段,坝前应根据其影响范围增设观测井。4.观测井间距可按25m.50m布置.并视坝体规模和渗流变化情况调整。其中初期坝坝坡。初期坝与堆积坝的结合部,以及排渗设施两侧均应布置观测井 5 观测井深度应至浸润线设计埋深以下3m、5m,6。观测井宜采用清水钻孔、当采用泥浆钻进时必须采用清水洗井.井管下部渗水管长度宜为3m,5m,外包无纺布和粗砂滤料。管底应封闭,7,水位量测宜采用电子水位计 有条件时也可采用自记水位计、8、观测周期宜为每周一次、在库内水位异常变化或放矿点变动期间、应每天进行观测,8 3.2 坝体孔隙水压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坝体孔隙水压力监测宜通过埋设在坝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的孔隙水压力计进行。2 孔隙水压力观测点宜沿垂直坝轴线方向的剖面布设、主要观测剖面应选在坝坡断面最大的部位.其他部位可根据堆积坝运营状态和稳定性分析的需要设置 3 观测剖面应自初期坝坝趾向上至堆积坝坝顶、观测点平面间距可按25m,50m布置。渗流条件突变部位应增设观测点,4.孔隙水压力计竖向分层埋设深度和层数应根据含水层变化情况选定 如果坝底有透水层、孔隙水压力计设置应自坝基开始,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可参照本规范附录C,5 孔隙水压力观测可与浸润线观测同步进行,8.3,3 库内水位和坝体排渗及溢流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库内水位监测应在库内淹没范围内设置固定水位标尺进行观测.并同时量测库内水位与堆积坝坝顶高差和干面滩长度,2。坝体排渗流量和溢出点流量监测可采用三角堰或流量计量测,流量偏小时也可采用容量法测定 水的浑浊度可取样进行固体含量分析、3,监测工作可与巡视工作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