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构,筑物管理3,1,建筑间距应满足环保,卫生、防灾 工程管线.空间景观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并同时符合3。2至3 13条的规定。3、2、依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 住宅设计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为。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标准。I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3、3、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之间纵墙与纵墙。纵墙与山墙间距控制应符合表二规定 表二,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纵墙与纵墙。纵墙与山墙间距控制表.3。4、高层居住建筑之间纵墙与纵墙,纵墙与山墙间距控制应符合表三规定。表三,高层居住建筑纵墙与纵墙 纵墙与山墙间距控制表,3。5.高层居住建筑与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纵墙与纵墙.纵墙与山墙间距控制应符合表四规定。表四,高层与低层 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纵墙与纵墙,纵墙与山墙间距控制表 3,6,居住建筑山墙间距应符合表五规定、表五、居住建筑山墙间距控制表,3.7,临街建筑山墙之间间距应以满足消防和建筑施工安全要求为前提.其具体间距由规划部门核定。临街建筑山墙不宜开设门窗、3,8.居住建筑底部有非居住用房的,按该建筑的总高度控制间距.高层建筑裙房和主楼按各自的建筑高度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要求.3。9,居住建筑南侧,东 西侧 有两栋及两栋以上高层建筑或南侧、东、西侧、单栋高层建筑长度大于60米时,其间距以日照分析为准 3,10,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幼儿园生活用房,学校教学楼和老年公寓等除外。与居住建筑的间距须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10、1 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按居住建筑间距控制,3,10 2、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同类型布置的居住建筑间距要求可折减20、但高层居住建筑与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15米,18米,22米 25米、3,10.3,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居住建筑间距控制。3、11、医院病房楼 幼儿园生活用房,学校教学楼和老年公寓等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在同类型布置方式的居住建筑间距要求的基础上提高20 以上,3、12,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幼儿园生活用房 学校教学楼和老年公寓等除外.之间的间距在满足相关规范 标准的同时,应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场地条件和空间景观要求适当加大 3,13、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间距及退让用地边界 城市道路红线,河道,绿地。城市轨道、铁路等距离.应根据其区位、功能和周边环境情况等论证确定,3,14,低层,多层住宅连续面宽不应超过75米、中高层,高层住宅连续面宽不宜超过60米,不得超过65米 3,15。沿建设用地边界线.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道等建。构,筑物 其建筑退让距离必须满足抗震防灾 交通安全。景观和环保的要求.且须符合3.16至3。27条的规定。3、16。建筑物高度应符合建筑间距 城市景观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3。16,1。沿城市道路,城市公园建筑物的高度按表六规定进行控制,表六 沿城市道路,城市公园建筑物的控制高度计算表、3,16。2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机场区域 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讯 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建筑高度、应符合相关专业部门的规定,3,16,3,在历史文物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内的建筑高度应符合文物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有关规定.并应通过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具体核定,3,16.4,避灾场所周边建筑物的高度应严格控制,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3.17 临街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按建筑高度和道路级别进行分类控制,其退让距离应符合表七的规定。表七.临街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一览表,3.18、临城市道路交叉口周边应留出足够的开放空间、建筑退让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按转角处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切点连线的垂直距离进行退让控制、其退让距离应符合表八的规定、表八,建筑退让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一览表 3 19,沿各级公路,铁路的退让应符合以下要求、3,19。1.后退高速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不少于50米.3,19、2.后退非高速公路的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其他道路不少于5米、3,19 3 后退铁路线路堤坡脚不少于50米 3 20,市级体育馆,展览馆。大型游乐场的主入口面应设集散广场 其主入口面退让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少于100米,影剧院。含电影院和剧院 大型商场等人流车流量大且集中的公共建筑,包括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主入口面退让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少于30米、其次入口面退让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少于20米。并满足临时停车和回车的要求。3,21,围墙退让道路红线距离按道路红线宽度分级控制,3,21、1.退让宽度16米以下道路的距离为1米,3,21.2、退让宽度16米,40米道路的距离为2米、3.21。3,退让宽度40米以上道路的距离为3米、3,22。建筑纵墙退让用地边界线应满足以下要求,3 22 1.低层 多层建筑纵墙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按规定间距的一半控制.3、22。2。中高层,高层建筑位于北侧地块时.纵墙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为规定间距的一半。3,22,3.中高层。高层建筑位于南侧地块时。纵墙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为规定间距减10米。3.22。4.相邻地块同时编制规划或规划部门可确认相邻地块的规划时,由规划部门综合考虑建筑退让间距,若相邻地块已有合法永久性建筑的 应满足已有建筑间距要求。3。22 5,建筑退让用地边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须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3,23。建筑山墙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3。23。1。多,低层建筑山墙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不得少于3米,3.23、2、中高层.高层建筑,H,50米,山墙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不得少于6。5米、高层建筑、H。50米。山墙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不得少于8 0米、3,23、3、新建建筑山墙用地边界已有永久性建筑的,其退让距离按本章3.6规定的间距控制,3,23.4、临街建筑山墙退让用地边界线的距离按消防安全要求控制。3 24,临街建筑墙外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24 1,门廊,踏步 花台、采光井等不得超越建筑红线至道路红线距离的1、5、3.24,2,地面车道变坡线不得超越建筑红线,且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米的安全距离 3.24,3。雨篷,挑檐等外墙设施,当其下部离室外地面净空高度小于5米时。不得超越建筑红线,当净空高度大于或等于5米时。可超越建筑红线,但外挑宽度不得超越建筑红线至道路红线距离的1。5、3。25,地下室退让道路红线 用地边界线的距离,不得少于地下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室底板的距离.的0,7倍、且不得少于3,0米,并必须满足施工安全 3、26 建,构,筑物退让公园绿地边界线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3。26。1.建筑物退让公园绿地边界线的最小距离为,低层不得少于5米,多层不得少于6米.50米以下高层不得少于10米,裙房不得少于8米,50米以上.含50米,高层不得少于15米 裙房不得少于12米 退让城市公园的距离应同时符合表六的规定 3,26,2,围墙退让公园绿地边界线距离不得少于1米、其他构筑物退让公园绿地边界线应满足景观、安全等相关要求.3、27、建筑物退让城市跨江、湖,桥梁边线的最小距离为50米,退让隧道边线的最小距离为30米.退让城市高架桥边线的最小距离为20米.退让城市立交桥主桥边线不少于30米。退让匝道边线不少于20米 3、28。直接临城市道路开设出入口的建筑,其建筑室内标高与人行道的高差不应大于0、45米,3。29 危险品库 油库 加油站。加气站.甲醇加注站、液化气瓶库及其他危及四邻安全的建.构、筑物,其用地边界外已有永久性建筑的,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必须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用地边界外无建筑物的.退让用地边界线应预留安全防护距离、加油加气站必须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的要求、对危险品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危害安全的建筑物。除退让满足安全防护距离外,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应距离居民区800米,地表水150米以上.还应设置应急处理设施,确保环境和人身安全,3.30,建筑物的功能布局 空间结构应与其使用功能一致、不得改变规划用途。3。31.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应符合国家和湖南省的相关节能设计标准,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1.1、公共建筑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进行节能设计。3。31 2.多层及其以上的居住建筑 集体宿舍,托幼.旅馆、商住楼 居住部分。养老院,医院病房等建筑 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