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测试内容及数据处理4.2、1、模块基础用激振法测试应包括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并应沿竖向和纵横水平方向分别测试。且应分明置和埋置两种情况。埋置时四周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λc不应小于0、94.4 2。2,用激振法测试时。除另有说明外,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第4章的规定进行,测试幅频响应时,激振扰力频率宜在3Hz。50Hz范围内变化,对于硬土层或岩层应提高、频率间隔在共振区内应小于1Hz.在共振区外应为1Hz.2Hz。逐个测试,基础共振时的线位移不宜大于0、1mm 4、2、3。模块基础强迫振动的数据处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第4,5、1条的规定进行,4。2,4,模块基础自由振动的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 50269.97第4 4节,第4 5节的规定进行,可用波形起始段无滞后的位移传感器,4.2 5.模块基础地基振动测试应提供下列地基动力参数.1 地基竖向及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以及扭转向的阻尼比,2,地基抗压.抗剪。抗弯和抗扭刚度系数.3、地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以及扭转向的参振质量.4 2、6,模块基础桩基振动测试应提供下列动力参数、1,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以及扭转向的阻尼比.2.单桩的抗压刚度,3,桩基抗剪和抗扭刚度系数、4。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以及扭转向的参振质量,4、2,7,测试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测试的各种幅频响应曲线及幅频数据表、2、地基动力参数测试值的分析计算表。3.地基动力参数的设计值分析计算表。4,上述第4。2。5条、第4,2、6条的地基动力参数 4.2。8 数据处理结果,应得到下列幅频响应曲线。1 基础竖向振动为基础竖向线位移的幅频响应曲线、Az、ƒ、2.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为基础顶面测试点沿轴的水平线位移的幅频响应曲线,及基础顶面测试点由回转振动产生的竖向线位移的幅频响应曲线,3,基础扭转振动为基础顶面测试点在扭转扰力矩作用下的水平线位移的幅频响应曲线,4 2、9。测试时宜分别用定扰力、变扰力激振.当用定扰力激振时 应同时得出位移。速度及加速度随频率变化的幅频响应曲线。当只能用定扰力激振时.可用其加速度幅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ƒma代替本规范第4、2.10条 第4.2.12条有关公式中的变扰力位移幅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ƒme 当只能用变扰力激振时.可将变扰力.P.的位移幅频曲线 A,f,化作单位定扰力位移幅频响应曲线,A。P,ƒ.并得出峰点频率,4,2,10.地基竖向动力特征参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当只能用变扰力激振时 地基竖向阻尼比可按式.4 2,10.1 计算 除此之外,均可按式、4、2。10.1。式、4,2,10,3 计算。并取平均值 式中、ζz.地基竖向阻尼比 ƒmc 竖向定扰力振动位移辐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Hz,ƒme,竖向变扰力振动位移辐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Hz,ƒmv.竖向定扰力振动速度幅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Hz、2,基础竖向无阻尼和有阻尼固有频率,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ƒnz、基础竖向无阻尼固有频率,Hz。ƒnd.基础竖向有阻尼固有频率.Hz,可用冲击法测试做验证,注,1,ƒnz应接近ƒmv 允许偏差为10,相差较大时。应研究ƒmc与ƒme的取点是否合理,或测试精度是否可靠,2。当有关曲线峰点不明显或消失,ζz,0。6.1,0、时 可用附录B计算ζz.3。基础的参振总质量、地基抗压刚度和抗压刚度系数.单桩抗压刚度和桩基抗弯刚度。可分别依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z.基础竖向振动参振的总质量。t、包括基础,激振设备及地基参振质量,当大于基础质量mf的2倍时.应取mz等于2mf、Kz.地基抗压刚度.kN。m、Pc,定扰力值,kN、Amc.定扰力竖向振动辐频响应曲线峰点线位移。m Cz。地基抗压刚度系数,kN,m3,单桩抗压刚度,kN,m 桩基抗弯刚度。kN.m、ri、第i根桩中线至基础底面形心回转轴的距离,m、np 桩数、4,2 11,地基在轴x向水平回转向动力特征参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当只能用变扰力激振时,地基水平回转耦合第一振型阻尼比可按式,4,2,11.1、计算 除此之外 均可按式 4。2,11,1 式 4,2。10、3,计算。并取平均值,式中 基础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阻尼比 ƒmlc,水平定扰力振动水平回转位移一ƒ幅频响应曲线第一振型峰点频率、Hz ƒm1e,水平变扰力振动水平回转位移一ƒ幅频响应曲线第一振型峰点频率、Hz。ƒm1v 水平定扰力振动水平回转速度一ƒ幅频响应曲线第一振型峰点频率,Hz.2。基础无阻尼固有频率可按下式计算,式中,ƒn1、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一振型无阻尼固有频率,Hz.注 ƒnl应接近ƒm1v,允许偏差为10.相差较大时,应研究ƒmlc与ƒmle的取点是否合理,或测试精度是否可靠,3。基础水平回转振动的参振总质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的参振总质量 t.包括基础.激振设备和地基参振质量。当大于基础质量的1,4倍时。应取1,4倍,作用于x方向的水平定扰力。kN.ρ1.基础第一振型转动中心至基础质心距离.m。i,基础回转半径、m фm1.基础第一振型峰点的回转角位移、rad、第一台传感器测出的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一振型竖向峰点线位移,m 第二台传感器测出的基础水平回传耦合振动第一振型竖向峰点线位移,m。ι1.两台竖向传感器的间距、m,基础质心处的水平线位移、m,Am1 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一振型水平向峰点线位移,m。h1。基础质心至基础顶面距离。m,ι 平行于扰力方向的基础边长、m。h,基础高度,m,h3.基础质心至激振器水平扰力距离.m.4.地基抗剪刚度和抗剪刚度系数 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地基抗剪刚度,kN,m、ƒnr,基础水平向无阻尼固有频率、Hz、抗剪刚度系数,kN、m3。地基抗弯刚度,kN.m,基础回转无阻尼固有频率,Hz,h2,基组质心至基础底面的距离、m,抗弯刚度系数,kN。m3,J,基础对通过其重心轴的转动惯量 t、m2,I、基础底面对通过其形心轴的惯性矩、m4,4。2.12、地基扭转向动力特征参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当只能用变扰力激振时、地基扭转向阻尼比可按式。4.2、12、1、计算,除此之外,均可按式、4,2.12。1.式.4.2,12,3、计算。并取平均值.式中,地基扭转向阻尼比,定扰力扭转振动水平位移辐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变扰力扭转振动水平位移辐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定扰力扭转振动速度辐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2,基础扭转振动无阻尼固有频率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基础扭转振动无阻尼固有频率。Hz,注,应接近于,允许偏差为10,相差较大时应研究与的取点是否合理。或测试精度是否可靠.3。基础扭转振动的参振总质量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基础扭转振动的参振总质量.t 包括基础 激振设备和地基参振质量。t,Jz。础通过其重心轴的极转动惯量,t m2,激振设备的扭转力矩,kN。m,扭转轴至实测点的距离 m.定扰力扭转振动水平位移幅频响应曲线峰点线位移,m。基础扭转振动无阻尼固有圆频率.rad、s,b.基础宽度,m 4,地基的抗扭刚度和抗扭刚度系数,可分别按式、4,2,12 8。和式,4。2。12.9、计算.式中.地基抗扭刚度。kN m。地基抗扭刚度系数。kN m3,Iz、基础底面对通过其形心轴的极惯性矩 m4,4 2。13 由明置模块基础或桩基础测试的地基阻尼比,地基刚度系数及地基参加振动的当量质量用于设计振动台基础时 应进行有关换算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第4、6节的规定进行.换算后的设计值、ξz不应大于0.5,不应大于0。3.且天然地基的抗压刚度系数Cz.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动力机器设计规范、GB 50040表3.3。2规定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