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二十六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 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并报国务院备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备案、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指导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增强有关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和实效性。第二十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 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广泛听取有关部门 单位,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 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需要 情势变化 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等及时对应急预案作出修订、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备案等工作程序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第三十条 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封闭隔离、紧急医疗救治等场所,实现日常使用和应急使用的相互转换.第三十一条,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卫生健康。自然资源 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统筹,指导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第三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 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危险源.危险区域的登记 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及其基础信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入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第三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乡级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第三十五条、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六条 矿山 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 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运输,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 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管控风险和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第三十七条,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培训制度 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突发事件应对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第三十九条。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综合性常备骨干力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综合应急救援任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乡级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和有条件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可以建立基层应急救援队伍 及时。就近开展应急救援.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立提供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的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力量建立的应急救援队伍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服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联合培训 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第四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其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防范和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伤害风险,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身体条件。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取得国家规定的应急救援职业资格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十一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第四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居民,村民。职工等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第四十三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对学生及教职工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第四十五条、国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 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动态更新应急物资储备品种目录。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采购 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国家储备物资品种目录,总体发展规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国务院应急管理等部门依据职责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并组织实施、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应当纳入国家储备总体发展规划.第四十六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 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保障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需要。依法与有条件的企业签订协议 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有关企业应当根据协议.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求,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并确保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储备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有关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相关物资,物品的储备指南和建议清单,第四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邮政 快递等运输和服务方式.制定应急运输保障方案 保障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及时运输、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应急运输保障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应急调度和运力保障。确保运输通道和客货运枢纽畅通 国家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运输保障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急运输保障。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第四十八条、国家建立健全能源应急保障体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能源供应,第四十九条,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广播安全畅通 第五十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组织开展突发事件中的医疗救治,卫生学调查处置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有效控制和消除危害。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物资、设施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第五十二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接受捐赠的单位应当及时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第五十三条 红十字会在突发事件中、应当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并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与其职责相关的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红十字会支持和资助.保障其依法参与应对突发事件 慈善组织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开展募捐和救助活动。应当在有关人民政府的统筹协调、有序引导下依法进行 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提供必要的需求信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慈善组织参与应对突发事件 开展应急慈善活动予以支持 第五十四条 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管理 提高使用效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 挪用 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第五十五条。国家发展保险事业,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保险,第五十六条.国家加强应急管理基础科学。重点行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应用,鼓励、扶持有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企业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具,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第五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发挥专业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