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应急保障5 1。资金保障,市有关部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市政府审批后。由市财政局执行,每年环保项目资金安排要留有余地、适当预留应急资金,5.2 装备保障、各级应急相关部门及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 加强核与放射和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装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 快速机动和便携式监测装备以及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的能力.5,3.通信保障。依托市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信系统。多种通信手段并用,确保应急联络畅通,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确定一名负责人和联络员.并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5、4。人力资源保障 市环境应急有关部门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各地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训一支常备不懈 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对各地所属大中型化工等企业的消防,防化等应急分队进行组织和培训.形成由市,区、县级市,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5、5。技术保障,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建立环境应急数据库和环境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提升环境应急的技术支撑条件,5,6医疗保障,建立医疗卫生保障动态数据库,制订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医疗卫生队伍调度方案。5 7,宣传,培训与演练、5.7,1。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5、7,2、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加强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5、7.3,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按照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预案的规定,适时组织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演练和演习,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5 8 应急能力评价,建立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和监督 检查考核机制,对各级环境事件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评估考核 保障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