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保护第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功能重要性把湿地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域和外围保护区域,成立湿地评审委员会,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核心保护区域和外围保护区域范围、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湿地所在地县人民政府按照批准公布的湿地保护范围。标明界区 设立界碑。第九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湿地,自治州.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依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并按规定设立管理机构,一,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名录的、二,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三,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的。四。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鸟类的繁殖地,栖息地或者重要的迁徙停歇地的,五,对水栖动物的洄游.繁殖有典型或者重要意义的、六,其它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或者科学文化价值的 第十条、自治州.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积极争取湿地保护项目,采取、围堵还湿、引水保湿、限牧保湿,治沙保湿,种草养湿.等措施,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第十一条。自治州 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湿地水资源,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必须兼顾湿地生态用水的需要,自治州,县人民政府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可控水位重要湿地的合理水位.当水位出现异常时。所在地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恢复合理水位、第十二条,湿地所在地县人民政府及其湿地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改进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和恢复湿地功能,一 因过牧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的。实施退牧保湿.进行轮牧、限牧。休牧,退化严重的实行禁牧.二.科学调整畜群结构.转变饲养方式.引导农牧民发展设施养殖业、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 三、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四 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农牧民进行适度生态移民,并做好安置以及产业培育、引导农牧民发展新型产业,第十三条 自治州实行湿地保护生态补偿制度,因湿地保护需要使湿地资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自治州,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并对其生产 生活作出妥善安排,湿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第十四条.禁止擅自向湿地引进外来野生动植物、确需引进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试验,湿地保护主管部门对引进物种进行跟踪监测、发现对湿地造成危害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并采取措施 消除危害,第十五条。禁止开垦、擅自占用或者随意改变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湿地的用途,确需改变湿地用途的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 第十六条。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不得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得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环境.禁止在湿地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一。向湿地排放超标污水或者有毒有害气体,倾倒,丢弃难以降解以及易腐烂的废弃物、投放可能危害水体.水生生物的化学物品,二 擅自在湿地狩猎,捕捞。采集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三.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或者野生动物栖息地、采用炸,毒,电等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四,捕杀候鸟以及在候鸟越冬、越夏期,在候鸟主要栖息地进行捕鱼、捡拾鸟蛋等危及候鸟生存,繁衍的活动,五,在沼泽湿地排水造地 擅自筑坝挖塘、在泥炭湿地擅自采矿挖砂 揭取草皮或者修建阻水。排水设施 六 其他破坏湿地的行为 第十七条,重要湿地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告湿地禁牧区 禁猎区.禁渔区 禁采区和禁牧期。禁猎期,禁渔期,禁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