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房屋的静力计算规定4.2、1、房屋的静力计算 根据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分为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设计时、可按表4 2,1确定静力计算方案,表4、2、1.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注,1,表中s为房屋横墙间距 其长度单位为,m.2 当屋盖,楼盖类别不同或横墙间距不同时、可按本规范第4.2。7条的规定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3,对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应按弹性方案考虑,4,2 2,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2 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H,2。H为横墙总高度、注 1、当横墙不能同时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对横墙的刚度进行验算 如其最大水平位移值umax,H,4000时、仍可视作刚性或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2。凡符合注1刚度要求的一段横墙或其他结构构件.如框架等 也可视作刚性或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4 2。3,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屋架或大梁与墙.柱。为铰接的.不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4.2 4,刚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屋架.大梁与墙.柱。铰接并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房屋各层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可按表4,2,4采用 其计算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采用,表4 2.4.房屋各层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i、注。i取1、n n为房屋的层数,4,2。5,刚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单层房屋 在荷载作用下.墙.柱可视为上端不动铰支承于屋盖,下端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构件,2,多层房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柱可视作竖向连续梁 3。对本层的竖向荷载,应考虑对墙、柱的实际偏心影响。梁端支承压力Nl到墙内边的距离,应取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的0,4倍,图4、2、5.由上面楼层传来的荷载Nu,可视作作用于上一楼层的墙,柱的截面重心处.图4,2,5、梁端支承压力位置,注、当板支撑于墙上时、板端支承压力Nl到墙内边的距离可取板的实际支承长度a的0,4倍。4 对于梁跨度大于9m的墙承重的多层房屋.按上述方法计算时。应考虑梁端约束弯矩的影响,可按梁两端固结计算梁端弯矩,再将其乘以修正系数γ后、按墙体线性刚度分到上层墙底部和下层墙顶部.修正系数γ可按下式计算.4,2、5、式中,a,梁端实际支承长度。h,支承墙体的墙厚,当上下墙厚不同时取下部墙厚、当有壁柱时取hT,4.2,6。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外墙、计算风荷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风荷载引起的弯矩.可按下式计算 4,2。6。式中.ω。沿楼层高均布风荷载设计值.kN、m.Hi。层高 m.2 当外墙符合下列要求时.静力计算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1.洞口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全截面面积的2。3、2、层高和总高不超过表4、2,6的规定,3。屋面自重不小于0 8kN。m2。表4.2,6.外墙不考虑风荷载影响时的最大高度,注,对于多层混凝土砌块房屋.当外墙厚度不小于190mm.层高不大于2、8m.总高不大于19.6m,基本风压不大于0。7kN,m2.时,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4.2 7。计算上柔下刚多层房屋时 顶层可按单层房屋计算 其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可根据屋盖类别按本规范表4,2。4采用 4,2,8。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f 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多层房屋、当有门窗洞口时。可取窗间墙宽度,当无门窗洞口时。每侧翼墙宽度可取壁柱高度.层高,的1,3,但不应大于相邻壁柱间的距离,2,单层房屋 可取壁柱宽加2,3墙高,但不应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的距离、3。计算带壁柱墙的条形基础时 可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4。2.9,当转角墙段角部受竖向集中荷载时 计算截面的长度可从角点算起。每侧宜取层高的1、3。当上述墙体范围内有门窗洞口时,则计算截面取至洞边。但不宜大于层高的1 3、当上层的竖向集中荷载传至本层时,可按均布荷载计算,此时转角墙段可按角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