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混凝土工程4.4,2,混凝土工程的常规施工及验收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中已有详尽的规定,这里不做重复.4,4 3.水胶比越大.混凝土中空隙就越多 相对充水也多 抗冻性能就差,但是,水胶比小则施工困难.成型性差,不易密实。空隙多。充水也多。容易达到临界含水率、抗冻性能将更差,所以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根据有关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均表明。在冻融循环环境中采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抗冻性能可显著改善,故对采用引气剂抗冻的混凝土 可以适当降低强度等级的要求,采用表4、4。3括号中的数值、4 4,4,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提出、根据低温环境混凝土应用工程特点和便于对低温环境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混凝土一般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的专用搅拌站,先向搅拌机投入骨料,胶凝材料.搅拌均匀后再将外加剂及水一并投入搅拌、拌和时间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宜小于60s 当能保证搅拌均匀时可适当缩短搅拌时间 4.4,5、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加水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对低温环境混凝土工程质量危害极大。应禁止,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水泥品种 凝结条件。掺用外加剂的品种和数量等因素有关。应由试验确定 当施工环境气温较高时、还要考虑气温对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从搅拌机转入搅拌运输车到入模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60min。到浇筑完成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90min,气温低于25,时.可适当延长30min 条文规定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在底层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浇筑完毕、主要是为了防止扰动已初凝的混凝土而出现质量缺陷,当因停电等意外原因造成底层混凝土已初凝时,则应在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 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对混凝土接搓的要求进行处理,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4,4,10,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 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4、4,11,本条对无梁楼板留置混凝土施工缝提出了要求.4。4.12 冷库荷载较大.无梁楼板柱帽一般为二阶式.浇筑支承无梁楼板的柱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的柱顶采用非铰接时宜将施工缝留在柱顶和柱帽45,折线顶部.即二阶式柱帽折线转折处。如为其他类型的柱帽、其施工缝位置按设计要求设置,4,4 13,混凝土后浇带对避免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裂缝等有较大作用,混凝土后浇带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处理方法等也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4 4.14 养护条件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有重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配合比,浇筑部位和季节等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4 4、15。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的严重缺陷通常会影响到结构性能、使用功能或耐久性,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根据缺陷的具体情况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4.4,16 外观质量的一般缺陷通常不会影响到结构性能 使用功能,但影响美观、故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也要及时处理,并应重新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