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获得法律服务和帮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或者法律服务人员 依法为经济困难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活动,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 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服务人员包括法律援助专职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受援人、是指依法获得法律援助的公民 第三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配合。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协调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逐步增加投入、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四条.省财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法律援助专项补助资金,扶持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法律援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设立法律援助专项资金 多渠道筹集吸收社会捐助资金和社会公益资金。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经费以及相关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经费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并向社会公示.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机构具体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 指派法律服务机构或者法律服务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并对其开展法律援助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 财政.民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信访等国家机关,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有关法律援助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并为辖区内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提供帮助.第七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工作实际 为相关群体提供有关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予以支持和帮助 鼓励 支持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依法开展法律服务活动 鼓励、支持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和法律专业知识、法律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法律援助活动.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宣传 普及法律援助知识.提高公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体应当将法律援助作为公益性宣传的重要内容,为法律援助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门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