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规划 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调查、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规划。交通运输 水利等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按照专项规划编制程序和要求。隐患点分类处置原则.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规划。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为公众查询提供服务、第十一条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铁路 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城市和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和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十二条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评估规范要求,并满足下列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 一 地面沉降易发区内六层以下,含六层 的住宅建筑物。高度二十四米以下.含二十四米。的非住宅建筑物和基坑开挖深度小于四米,含四米。的建设工程,二。其他类型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内三层以下.含三层,的住宅建筑物,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为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查询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