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背景.一、现状.十五 时期是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筹办2008年奥运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十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26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63 5,一大批水 电、气。热,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1,以轨道交通为重点、交通建设全面提速.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超过建国以来的总和.建设完成地铁八通线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0公里.运营总里程达到114公里,轨道交通机场线 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等相继开工建设,市域高速路网织就五成。五环路,六环路,良乡.通州.昌平、京承一期等工程相继建成通车 十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80公里 至,十五、期末,市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48公里.完成了本市高速公路路网规划总量的50 城市快速路网骨架基本形成.至。十五、期末.城八区城市道路通车里程达到4073公里、比。九五、期末增长12 4、其中城市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239公里 实现规划里程的80,以上 郊区路网日趋完善,公路网密度由、九五.期末的0,81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十五。期末的0,87公里,平方公里,十五。时期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96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4696公里,比、九五.期末增长8,对外交通综合发展 民航、铁路及国家高速公路干网全面推进,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的城际交通体系初具格局,对外交通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增强,2、应对连年干旱,确保城乡供水安全,跨区域调水机制基本建立,实施、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积极开展与山西.河北等上游地区水资源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施跨区域集中调水,年新增水资源供应1亿立方米。建立完善应急水源体系,相继建设完成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张坊水源应急供水工程、平谷应急水源工程和自来水应急水源一期工程,年新增水资源供应能力超过3亿立方米,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顺利开展市内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再生水利用实现零突破。中心城相继开工建设清河。吴家村。北小河等再生水厂.京郊水源地首座高品质再生水厂密云县再生水厂建成投产,仅五年时间实现再生水利用率由零起步快速增加到,十五、期末30。的利用水平 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6亿立方米、统筹调度能力显著提高,相继建设完成永定河干堤综合治理工程和永定河滞洪水库工程 解除永定河防洪心腹之患、率先在全国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大幅提高水资源的拦蓄利用能力。节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十五.时期本市年均节水量1,2亿立方米 万元GDP水耗由、十五、初期的128立方米降低到、十五,期末的51立方米、3,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增加三成,天然气陕京一线,陕京二线工程建成供气.建成北京第三燃气发电工程,双榆树供热厂扩建工程,全市能源供应总量从、九五 期末的4144万吨标煤增长到 十五。期末的5500万吨标煤左右.增幅达到33,能源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接收和配送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范围向远郊区县拓展、建设完成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工程 热网联通线工程 三环路热力管线工程,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超过50,电,气、油等优质能源供应不断增加 到,十五,期末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预计达到57 比.九五 期末提高约10个百分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左右,节能水平不断提高,节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由 十五 初期的1、3吨标煤降低到、十五。期末的0,81吨标煤 4 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心城规划14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9座,其余5座已陆续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能力由,九五 期末的128万立方米。日提高到 十五、期末的248万立方米、日、实际污水处理率已达到70,河湖治理注入生态理念、从系统治理的角度,以中心城水系治理为重点.综合治理完成清河一期、转河,小月河、凉水河,新开渠等河湖水系。在夯实城市河湖防洪。排水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拓展河湖景观,生态功能、实现,人水相亲。自然和谐,的生态效果 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显著提高 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九五 期末的81,5,提高到,十五,期末的95,城市绿化体系不断完善。十五。时期,人均绿地面积提高近四成、点线面带环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基本形成.中心城绿化覆盖率由36.5、提高到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8。7平方米增长到11,1平方米、完成颐和园耕织图,天坛神乐署等文物古迹恢复工程,提高了城市园林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5,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十五、后期,政府投资重点向郊区转移.农村交通,供水,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顺义,昌平,通州 大兴,延庆 房山。门头沟等七个远郊区县与中心城实现快速通道连接 新城建成区道路网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农村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全市33个中心镇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水、3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固定电话网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超过95.移动电话网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光缆在十个远郊区县乡镇通达率达到99.4、行政村通达率达到50 4 天然气供应逐步向远郊区县发展。服务范围延伸到大兴.昌平、顺义、通州,房山等新城和沿线中心城镇.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 基本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电、6.改革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制定 关于本市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颁布,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到。十五、期末,全市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共20项基础设施项目成功进行市场化运作,累计吸引社会资金约120亿元 二,问题。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基础设施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1 总量不足 承载能力较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仅114公里。线路运营能力趋于饱和、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吸引力,公交出行比例仅为28。中心城供水设施水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郊区供水设施不足,饮水安全存在安全隐患.中心城污水管网总量不足.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偏低 污水直接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刚刚起步.治理任务较重 能源供应外埠依赖程度高 面临保障供应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2,结构不完善.服务效率低.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南城与北城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整体布局不完善 污水处理设施厂网不配套,市区道路南北向主干道不足 微循环、系统薄弱,结构不匹配 影响整体功能发挥、建设运营体制单一,机制不灵活 市场化水平不高,整体运行服务效率低,三。形势,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 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的起步阶段.也是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努力办好奥运会,启动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动力、首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市民生活更加富裕.城市发展进入战略调整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使命对全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举办奥运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全面完成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是保障奥运会顺利举办的基础.十一五,前期,2008年前,需建设完成城市交通,能源供应.水资源供应,城市环境等共170余项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和建设强度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2,新总规明确了基础设施发展方向 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了北京城市性质 功能定位 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按照国家首都 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需大力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形成多目标 高水平和综合功能的服务体系。引导。促进新的城市空间布局逐步实现,3,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空前加快,市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 这些都将对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4。资源瓶颈约束形成更大的压力、全市资源供应对外埠的依赖性程度提高、94。的能源需要外埠提供、受季节,气候,温度 昼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水、电.气.热消费需求以及交通运输需求的高峰和低谷差别大。电力需求峰谷比高达1 8.1,天然气达到8。1,十五 时期.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处于高位水平 水资源供应形势严峻。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适应需求的不均衡性,确保供应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