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筑间距5.1。建筑间距除满足消防。卫生。环保,防灾、通风,工程管线埋设、建筑保护和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符合本章规定 5 2。居住建筑间距,5 2、1、多层,低层住宅平行布置,长边向阳。朝向正南时 其最小间距。D 新区不得小于南向建筑高度,H 的1,0倍.中心城区不得小于0,8倍 当南向住宅为点式住宅且面宽小于25、M时,可按不得小于0,8倍控制.其中低层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0,最小建筑间距应大于.9,M、5。2.2.正面为非正南方朝向的住宅,其间距按表5.1规定的折减系数确定.表5,1,不同朝向的住宅间距折减系数表方位。度,0、1515、3030,4545.60.60折减系数。1。000,900.800。900,955。2.3、住宅底层为商店或其他非居住用房时.住宅间距的计算,不得扣除底层的高度,但同一裙房之上的几栋建筑、计算间距时可扣除底层裙房的高度,5 2,4,多层住宅侧向间距不得小于6.M,低层住宅侧向间距不得小于4,M 其中侧向开窗的低层住宅侧向间距不得小于6、M、5、2。5 多层住宅垂直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如其山墙宽度大于14、M时,则应按平行布置间距规定控制。5。2.5、1.多层住宅南北向垂直布置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 8倍,5 2 5,2,多层住宅东西向垂直布置时,间距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7倍.5,2。6,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以及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的间距应符合表5,2的规定。表5,2,高层住宅与高,多、低层住宅之间的最小间距高层住宅.面宽.南向为高层住宅.最小间距,M。东西向为高层住宅 最小间距,M,25,M2418。25,M18消防间距.5。2 7 高层住宅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5.2、7.1,南北向布置南侧为点式中高层、建筑长边长度 建筑短边长度,2。且建筑高度 建筑短边长度.4,时.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 且最小间距为24米。南侧建筑的高度超过60米时.则高度每增加5米。间距增加1米、南侧为板式中高层 建筑长边长度,建筑短边长度,2.建筑时.其间距按1.2倍点式中高层在南侧时的控制间距.5、2。7,2,东西向布置时.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5倍,且最小间距为18米。较高建筑的高度超过60米时,则高度每增加5米、间距增加0,7米,5,2 7.3,高层住宅垂直布置时的间距,十八层以下不小于15米,十九层以上不小于18米、5,3 非居住建筑间距、5.3,1 医院病房,休.疗 养院住宿楼.老年人建筑.幼儿园 托儿所和大,中,小,学的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符合表5,3的规定.表5、3。医院,幼儿园和学校等与相邻建筑的间距项目性质,建筑间距。备注。幼儿园。托儿所,南向遮挡建筑高度1、2倍,学校、南向遮挡建筑高度1、2倍。两教室长向相对间距不小于25M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老年人建筑、南向遮挡建筑高度1 2倍、5,3,2。除表5.3所列的建筑以外。非居住建筑、第5 3 1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5 3,2、1,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5,3,2、1,1,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且其最小值为20米、5、3.2.1、2,东西向的 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13米、5。3,2,2、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高层在北侧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高层在南侧的间距最小值为20米,5。3.2、3、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住宅间距的0 8倍控制。且最小值为9米。5 3。3,非居住建筑位于住宅南侧或东西侧时,按住宅建筑控制,5,3,4。非居住建筑与住宅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当住宅山墙有居室窗户时.其山墙间距应按住宅间距控制、5.3,5。其他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可在同型布置方式时的居住建筑间距的要求上减少10 但同时需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5。4、关于建筑高度。H,与建筑间距 D 的计算方法.建筑高度 H。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 有女儿墙的屋面 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度.含45度,的 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 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建筑间距,D.两建筑物正投影线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当建筑物的阳台悬挑小于1,5M。且宽度小于建筑物面宽的1 3时 阳台的投影线可忽略不计 坡度大于45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是指自屋脊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线至被遮挡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