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岩土工程勘察4。3。1,初步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1、初步查明场地主要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震烈度。工程地震特征。填方区岩土特性和软弱层的分布,场区土层冻结深度和冰冻期,2 初步查明挖方区料场填料的工程性质。风化程度、石料可挖性、土石储量和土石比例,3,初步查明岩溶和其他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并判定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的分布及形态.对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边坡稳定性应作出初步分析 评价及处理建议.4、3。2、详细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明填方区域的地层分布、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软弱地层.岩溶发育的位置与规模.并应作出稳定性评价.对地基处理提出建议。2。对挖方区填料应进行详细分类和评价,并提供填料的土石比例及相应的工程技术参数,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查明地面下有无软弱地层,岩溶与土洞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其工程影响、并应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3,查明场区内可液化地层,断裂破碎带分布、进行填方场地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提出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和监测措施建议。4 边坡区应查明岩土层分布情况及影响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问题,提供边坡稳定分析及计算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5、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措施。应提供地基处理设计.施工的岩土特性参数。并应分析地基处理时对工程环境影响的有关问题。4、3、3,场地工程勘探线,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筑区勘探线可按工程范围和建设场地分区,沿地形坡向,沟谷走向等布置.勘探线。点、间距可按表4.3,3确定、并应满足原场地地基处理 填筑地基的变形计算与边坡稳定性计算的要求,表4,3。3。勘探线.点,间距 注 勘探线.点,布置应考虑后期详细勘察时的勘探点布置、2。每个地貌单元和不同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应布置勘探点,对发现暗河,暗沟,断层破碎带,溶洞。岩溶洼地 岩溶漏斗.地表塌陷、落水洞,溶槽及溶蚀破碎带,冲.溶.沟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应适当加密钻孔、3 挖方区填料和料源勘察应按山体坡度和基岩出露情况布置勘探线,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及物探成果合理布置钻孔。4,对场区内岩溶漏斗.岩溶洼地。地表塌陷和断层破碎带均应布置钻孔 钻孔数量应根据岩溶漏斗、岩溶洼地,地表塌陷和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范围确定,并应满足查明充填物及岩溶的发育情况要求,4。3 4、钻探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孔与一般钻孔在平面上宜均匀分布,挖方区钻孔深度可从该处地势设计高程起算,2 勘察等级为甲级,乙级工程控制钻孔不宜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4,丙级工程宜占1,6。岩溶突出部位宜占1。3,且每个地貌单元宜设控制钻孔.3 钻孔深度应满足查明地基稳定性和控制沉降计算深度要求,查明地质构造的钻孔深度按实际需要确定 4 挖方区填料勘察的钻孔深度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并宜进入地势设计高程以下3m.尚应满足判明填料情况要求.岩溶勘察钻孔的深度应穿透表层岩溶发育带.5,应根据地层厚度确定标准贯入孔或动力触探孔试验深度、静力触探孔应测试至主要压缩层或潜在滑移面深度以下 且宜布置在土层较厚地段,6、填筑边坡稳定性分析所用的参数应通过室内相似条件下的密度、剪切试验以及现场大型密度,剪切等试验确定 4 3。5、岩土。水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样孔,井在平面上应均匀布置,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 6.1。3,2 钻孔岩土取样深度小于10m时,取样间距为1,5m、取样深度为10m,15m时、取样间距为2 0m、2.5m,每一岩土层必须取样.3、遇地下水的钻孔宜量测地下水位,并取水样进行化验。确定对混凝土和金属的腐蚀性.4 3,6,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土样应进行常规物理性质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 对于特殊岩土尚应进行判别指标和强度指标试验。2,填筑地基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参数选取应符合本规范第7 2,1条的规定。3,深厚软弱土层、应提供次固结系数和固结试验取得的各级压力下相应的e,p数值 4,对用于场区各类细粒土填料,应进行击实试验,巨粒土和粗粒土的密度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进行、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