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岩土工程勘察4 3.1。初步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1。初步查明场地主要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震烈度 工程地震特征 填方区岩土特性和软弱层的分布、场区土层冻结深度和冰冻期。2,初步查明挖方区料场填料的工程性质.风化程度。石料可挖性,土石储量和土石比例。3。初步查明岩溶和其他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并判定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的分布及形态,对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边坡稳定性应作出初步分析,评价及处理建议,4、3。2.详细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查明填方区域的地层分布,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软弱地层。岩溶发育的位置与规模 并应作出稳定性评价,对地基处理提出建议。2.对挖方区填料应进行详细分类和评价,并提供填料的土石比例及相应的工程技术参数。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查明地面下有无软弱地层。岩溶与土洞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其工程影响.并应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3,查明场区内可液化地层。断裂破碎带分布,进行填方场地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提出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和监测措施建议,4.边坡区应查明岩土层分布情况及影响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问题 提供边坡稳定分析及计算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5、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措施,应提供地基处理设计.施工的岩土特性参数.并应分析地基处理时对工程环境影响的有关问题.4。3,3,场地工程勘探线.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筑区勘探线可按工程范围和建设场地分区.沿地形坡向,沟谷走向等布置,勘探线.点,间距可按表4 3 3确定。并应满足原场地地基处理 填筑地基的变形计算与边坡稳定性计算的要求 表4.3。3,勘探线 点。间距.注,勘探线,点、布置应考虑后期详细勘察时的勘探点布置 2、每个地貌单元和不同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应布置勘探点.对发现暗河、暗沟、断层破碎带。溶洞、岩溶洼地、岩溶漏斗。地表塌陷.落水洞、溶槽及溶蚀破碎带.冲 溶、沟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应适当加密钻孔。3 挖方区填料和料源勘察应按山体坡度和基岩出露情况布置勘探线,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及物探成果合理布置钻孔,4。对场区内岩溶漏斗 岩溶洼地.地表塌陷和断层破碎带均应布置钻孔,钻孔数量应根据岩溶漏斗,岩溶洼地、地表塌陷和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范围确定 并应满足查明充填物及岩溶的发育情况要求 4,3,4.钻探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孔与一般钻孔在平面上宜均匀分布 挖方区钻孔深度可从该处地势设计高程起算,2,勘察等级为甲级 乙级工程控制钻孔不宜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4 丙级工程宜占1。6,岩溶突出部位宜占1。3,且每个地貌单元宜设控制钻孔,3.钻孔深度应满足查明地基稳定性和控制沉降计算深度要求.查明地质构造的钻孔深度按实际需要确定。4。挖方区填料勘察的钻孔深度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并宜进入地势设计高程以下3m,尚应满足判明填料情况要求,岩溶勘察钻孔的深度应穿透表层岩溶发育带,5,应根据地层厚度确定标准贯入孔或动力触探孔试验深度,静力触探孔应测试至主要压缩层或潜在滑移面深度以下。且宜布置在土层较厚地段.6,填筑边坡稳定性分析所用的参数应通过室内相似条件下的密度 剪切试验以及现场大型密度.剪切等试验确定 4 3、5、岩土、水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样孔、井在平面上应均匀布置 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6 1、3。2 钻孔岩土取样深度小于10m时、取样间距为1、5m 取样深度为10m.15m时,取样间距为2,0m,2,5m.每一岩土层必须取样,3,遇地下水的钻孔宜量测地下水位,并取水样进行化验,确定对混凝土和金属的腐蚀性 4,3.6.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土样应进行常规物理性质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对于特殊岩土尚应进行判别指标和强度指标试验,2,填筑地基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参数选取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的规定.3 深厚软弱土层,应提供次固结系数和固结试验取得的各级压力下相应的e p数值,4、对用于场区各类细粒土填料、应进行击实试验、巨粒土和粗粒土的密度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进行 颗粒分析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