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产。第十八条。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第十九条.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第二十条,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短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 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 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 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 通用设备等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